-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北魏时期鄂尔多斯高原的
自然一人文景观①
侯甬坚周杰王燕新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一~研究资料和背景
僭书》、《魏书》、约匕史》,乃至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夏
渤(节本收入《汉魏丛书》)中,均有赫连勃勃本传(其中以
《晋书》卷一百三十《赫连勃勃载记》最为详细),记载作为十六
夏国的建国基础正是恢复鄂尔多斯高原自然景观的核心。此外,
夏国事迹。清人洪亮吉撰《十六国疆域志》16卷,末卷为夏国,
所记夏国事迹较多。 ’
北齐魏收撰《魏书》130卷,在史学史上评价虽然不高,却
宏)太和十八年(494年),郦道元随其北行,巡视北边诸镇,
可能到过薄骨律镇城(今宁夏灵武西南):将有关鄂尔多斯高原
的见闻记人《水经注》卷三《河水》之中(以下简称《河
水》)②,给后世留下第一手亲历资料。贾思勰所撰《齐民要术》
①本文构思和撰稿过程中,安芷生院士曾给予指导,前后还得到董光荣、金
炯、邹学勇、苏志珠、黄永年、王守春、朱士光、郑洪波诸位先生的指点和帮助。
作者在此深表谢意。 一
②陈桥驿‘水经注校释,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52页。
蓄搦新世纪麓l孛辫疆史熊理学………o
则是这一时代关于农牧业生产内容的著名馋燕。有关北魏射期鄂
尔多斯高原的历史记录主要在t述各书之中,《元和郡县志》、
《资治通鉴》、《武经总要》、《太平寰宇记》各书中也有零星有用
的记载,毙之翦襄,历史文献资料尚可征震。
夏国虽说主要是以鄂尔多斯高原为基地,限于环境条件和出
于政治上的考虑,实际上却是以其东南部为主要活动地带,《赫
连勃勃载记》记其曾祖父刘虎(避讳为“武”)“出塞表”,祖父
刘豹子又“入居塞内”,塞即指秦国以来所建长城,分布在黄土
地带的北缘上。另外,后秦姚兴一方,曾想利用赫连勃勃帮助镇
守高平(今宁夏国原), “以候边隙”,其驻下帮认隽箍会成为
“边害”,其腐果然如此。407年修建的统万城也是在艳乌素沙地
的南缘上。在此边缘线以北的广大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自然一人
文黎观如何,从推进沙漠一黄土边界带自然演变过程,和透视内
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症结两方面着眼,都值得
探究。
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分布
有关库蛮齐沙漠的记载,《魏絮》卷三《太宗纪》记泰常二
年(417年)夏五月乙未,明元帝“车驾蹰巡,至于云中,遂济
河,田于大漠”。从国都平城(今大同市)西至云中郡(今和林
格尔旗j芝),再渡过黄河,渡河之处,为今清水潺县境酶君子津。
大漠,.按《说文解字》。‘‘漠,北方流沙也”的解释,可以理解为
面积较大的沙漠,只是北魏皇家的“河西封苑”在此,猎获物有
不少大型动物《虎、鹭马、鹿等),此外还有牧民在就放牧生存,
库布齐沙漠最已分布到高原东部,但不能认为已接近黄河。高原
东部分布的主要是细粒沙(0。2弘内.1nnn),既有大片草木丛生,
说明受到了降雨的湿滤,属于包括有沙我闰地的圈定缨粒沙
地。
o……………:………历·史.直.然.地.翟
《魏书》卷三十八刁雍传》记载,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
(446年),薄骨律镇城(今宁夏灵武西南)守将刁雍上表说:
“臣镇去沃野八百里,道多深沙,轻车来往,犹以为难,设令载
谷.不过二十石,每涉深沙,必致滞陷。”这次计划原是从高平、
安定、统万、薄骨律四镇出车5000乘,穿过库布齐沙漠,运输
50万斛屯粮到位于黄河北岸的沃野镇。但因粮食都储在河西,
通过造船走黄河水道运粮更为方便省时,随后便放弃了原定的陆
运计划,这一记载是反映北魏时期库布齐沙漠情况的重要材料。
现代地质调查认为,鄂尔多斯高原中央和西南部是以露出地面的
白垩纪灰绿色沙岩及红色沙岩为主的地区,北面库布齐一带风成
沙分布广泛,形成丘状新月形沙丘①,人马车辆行走都比较困
难。库布齐一名在《新唐书·地理志》贾耽叙述中称为“库结沙
、
(一日普纳沙)”,北魏资料中尚无这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