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文报纸看清末的澳大利亚华侨.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华文报纸看清末的 澳大利亚华侨 邱 捷 早期的华文报纸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宝藏,可惜我们能看到的 不多。笔者有幸读到清末在澳大利亚出版的《广益华报》、《东华新 报》、《东华报》、《爱国报》①,本文拟根据这些报纸,探讨当时澳大 利亚华侨生活的某些方面,着重探讨他们是如何看待故国乡邦和侨 居国的⑦。 一清末澳大利亚华文报纸与华侨的生活 早期的澳大利亚华侨多数不能阅读英文,于是就产生了创办华 ChineseAustralian 文报纸的需要。《广益华报》(The Herald)是澳 ①笔者特别要感谢澳大利哑La Trobe大学的费约翰教授(Prof.JohnFitzgerald)。 他慨然提供了几种报纸的缩微胶卷,特别是他已经选择影印的一些报纸供笔者 阅读、影印。 ⑦ 笔者所见之研究澳大利亚华侨史的著作.如刘渭平的《澳洲华侨史(台北。星 岛出版社,1989)、黄昆章的《澳大利亚华侨华人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t998).都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但对华文报纸的利用似乎不多,本文只希望能对 前人的研究作些补充。 368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卷) 大利亚最早的华文报纸,创办于1894年9月1日,创办人之一是 侨商孙俊臣①。 创刊号的启事说,因为澳洲6省都没有“唐字新闻纸”,而多 数华人又不能阅读“番字新闻纸”,所以创办此报。华文报纸是华 侨获取资讯的来源,报社还是华侨联谊、互助的中心。例如,《东 华新报》告白:“本报馆系华人集股开创,各做工人等中西熟悉, 如诸梓友问及生意行情、过埠船期、搭火车快车来往,欲知者祈移 玉到本馆,定然指点妥当。如在外处写信来,自当即回音达知。”o 当时华文报纸的主笔通常是国内去的士人。而股东则是当地的 侨商。1898年6月创办的《东华新报》(Thew砒News),早 Tung 期的“访事人”为郑禄(1901年后郑禄到墨尔本创办《爱国报》, 后来的主笔是伍萼楼及唐才质。笔者对郑、伍两人的事迹都不清 楚,相信他们与唐一样都从国内延请的)。《东华新报小引》是一篇 文词相当典雅的四六文,它声称,创设此报主要是为满足华侨对故 乡的眷顾,增广读者见闻,促进商业发展。最后称“各友志协交 孚,玉成美举;愿诸公情殷赐顾,铭感良深。敬颂良朋,鸿猷大 展,无惭端木子之才;骏业宏开,自羡陶朱公之术”③。可见此报是 一批侨商办起来的。该报开始时石印,1899年改为铅印。最初在 报头还印有“敬惜字纸”字样。《东华新报》1901年以后涉入诉 讼,财务又出现严重困难,终于停歇。1902年8月16日在原报馆 址出版《东华报》(nP w矗^Times)。 n超g 《爱国报》(n已ChineseTimes)财务由侨商黄世彦等负责,主 笔则是原《东华新报》的郑禄。前面提到的几种报纸,看起来与当 日国内的报纸并无二样,文词的典雅、校对的细致。超过很多清末 民初的广东报纸。 华文报纸的主笔来到这个新世界时,最初也完全用中国士大夫 ①刘渭平:‘澳洲华侨史),第99页。 ②‘本馆告自.1898年7月27日‘东华新报,第4版。 @东华新报小引),1898年7月2日(东华新报).第1版 从华文报纸看清末的澳大利亚华侨 369 的眼光来看各种事物,中国的纲常伦理,甚至中国的法律、风俗, 往往是他们认识新鲜事物的准则。例如,对澳洲酒楼用少女卖酒, 就认为“此礼义之不正,规例之当更矣”①。对一个父亲殴打儿子被 判监禁6个月的案件,编者以“父虽不慈,为子者不可不孝”,表 示难以理解②。维多利亚州有两个少年开枪打伤殴打妻子的父亲, 致其死亡,法庭判处两少年无罪。在中国看来这是无法理解的(这 种案件,儿子在中国要判处凌迟),当然,主笔也知道这是外国, 所以在不解之余,对两名西方少年没有读过《礼记》、不懂孝道表 示惋惜③。 但是,他们很快就在新环境学

文档评论(0)

cvde43ds5f3f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