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复习资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朝花夕拾》复习资料 一、鲁迅(1881—1936):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2、杂文集《坟》中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二心集》中的《“友邦惊诧”论》《呐喊》:《一件小事》、《社戏》、《故乡》、《孔乙己》、《药》 3、小说集 《彷徨》《呐喊》 注: 1、1918年首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1918年4月——1922年10月)[ 共14篇 ] 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彷徨》(1924年2月——1925年12月)[ 共11篇 ] 3、杂文集有16部。 4、散文集《朝花夕拾》(叙事散文)、《野草》(散文诗集) [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 二、作者轶事 鲁迅逝世后,不少中外文豪撰写挽联,其中,下面两幅最著名: (1) 著作最严谨,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挽鲁迅) (2)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斯诺与姚莘农 合挽鲁迅) 三、1、《朝花夕拾》:是书名,带有比喻性,是说:早晨盛开的花朵晚上才来捡拾。意思为:作者到了中年以后才去回忆起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原名是《旧事重提》。 2、书名更改好处是:用现题目好,运用比喻,显得含蓄,而且富于文采。将情感与内容融合在一起,原题目书名比较直白。 3、《朝花夕拾》评价语: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性散文 4、《朝花夕拾》主要内容:记述了鲁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回忆往事,从农村到城市、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 本书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编订成书,改题为《朝花夕拾》。它是一个回忆散文集,鲁迅说其中的十篇作品,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 故事梗概:本书收有作者从1926年2月11日所作的散文10篇,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用夹叙夹议的方式,真实而动人地抒写了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作者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为准备新战斗而总结思想,获得力量。 ? ①、《狗·猫·鼠》写童年仇猫的原因,写猫的“媚态和幸灾乐祸,折磨弱者的性格,表达作者对弱者的同情,对压迫者的憎恨,讽刺了“自鸣清高”、“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的现代评论派的正人君子。从“仇猫”讲起,刻画出了“正人君子”们除了对主子的媚态以外,更有凶残的一面:“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 ②、《阿长与山海经》:着重描述保姆阿长的纯朴、宽厚、善良、仁慈的心灵,表达作者对她的深切怀念。 ③、《二十四孝图》记述了作者自己在童年对“孝道”的体验,以激愤的心情,揭露“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这两种所谓的“孝行”,有力地控诉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通过自己切身的感受,抨击了那些“以不情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宣传封建孝道的图画,并对“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给予讽刺。 ④、《五猖会》。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而文章的中心旨在揭露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鲁迅对这段已逝去的往事的追忆,不仅是对摧残心灵的封建教育的谴责,也是对悖逆情理的长幼关系的责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在鲁迅幼小的心灵中,因忍受不平而种下的种子。 ⑤、《无常》:借迎神赛会及舞台上所见,描写了无常“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性”,而被“下等人”所喜爱的动人形象。文章在人与鬼的世界的对比中,又给讲“公理”、“正义”的正人君子以一击。 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百草园的无限乐趣,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这两种生活的鲜明对比,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桎梏。 ⑦、《父亲的病》记叙了父亲患病及治疗无效的经过,揭露了旧社会庸医的腐朽无能,反映了社会的病态。 ⑧、《琐记》叙述了作者青年时到南京求学的经历,反映了作者对新知渴求以及进化论思想的萌芽,批判了洋务主义及维新教育的失败。 ⑨、《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早年在日本留学其间的生活片断,表现了藤野先生认真教学,没有民族偏见,正直、质朴的高尚品质,同时写出了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经过,流露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⑩、《范爱农》记述了友人范爱农性格耿直不阿,不肯趋炎附势随波逐流,工作认真负责,却受到旧势力排挤、打击,终于“溺水”而死的事实,通过这一

文档评论(0)

shier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