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台湾香港文学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 编 香港文学专题 ? 第一章 香港的小说 第一节 概述? 香港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地,香港文学正是在这一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融的产物。 新中国的成立,使香港文学与内地文学的联系暂时中断,香港文学开始走上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右翼文人成为第三波南来作家,他们在美国的支持下,掀起了美元文化思潮,鼓吹反共文学。而留港的进步作家也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50—60年代在香港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是徐讦、张爱玲、唐人的小说创作。50年代中期,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港兴起;通俗文学崛起并蔚为大观,包括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 70年代以后,香港文学环境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都市文学。文学创作全方位发展:通俗文学不断发展(言情小说突飞猛进,武侠小说走下坡路)。 80年代,香港文学社团不断涌现,以香港作家联会影响最大。回归给香港文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两地的频繁交流也推动了双方文学的发展。 第二节 刘以鬯的“实验小说” 一、作者简介 刘以鬯,原名刘同绎,字昌年,1918年12月7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香港从事编辑工作,迫于生计开始写作小说,著有小说集《天堂与地狱》(1951年)、《寺内》(1977)、《1997》(1984)、《春雨》(1985),长篇小说《酒徒》(1963)、《陶瓷》(1979),论文集《端木蕻良论》(1977)、《看树看林》(1982)、《短绠集》(1985)等。 二、《酒徒》:反传统特征和现代主义精神 (一)传统小说和意识流小说的混合物: 其外部结构以主人公的“醉—醒—醉”、“现实—梦幻—现实”的循环形式进行,从而把小说分成了两个部分: 一是主人公“醒”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构成写实情节。二是主人公“醉”时的幻觉和幻象,构成虚幻情节。 (二)诗和小说的混合物: 作者为表现万花筒似的幻觉和幻象,发泄如火山爆发般的激烈情绪,便采用了跳跃性的和抒发性的诗的语言和诗的形式。 (三)小说的内在结构: 主人公与麦荷门、莫雨的关系构成事业线索;主人公与张丽丽、杨露的关系构成爱情线索。而这两方面正是现代社会和人的具体体现。他们之间的所有矛盾一次比一次沉重地把主人公推向绝境。 第三节 徐訏(1908-1980)? ? 是一位曾被称为“鬼才”的教授作家,浙江慈溪人,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继续就读研究生,1936年赴法国留学,得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孤岛时期”滞留上海办报及创作,其间完成四部长篇小说,成为上海最多产的畅销作家。1943年他的作品居大后方畅销书榜首,这一年被出版界誉为“徐訏年。 ? 建国后,定居香港,先后在新加坡、香港任教,这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彼岸》与《江湖行》等作品。1999年,其长篇小说《风萧萧》入选《亚洲周刊》广邀文化界名人推举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名列第67位。 徐訏是一位主观想象型的作家,其早期作品往往以爱情为经,心理分析为纬,将浪漫传奇的幻境与哲学理念结合起来,构成了先锋与通俗的怪异组合。 《江湖行》: 萧辉楷称它为“足以反映现代中国全貌的史诗型伟大著作” ? 第四节 香港女作家 西西 西西(1938一 )是80年代香港最重要的作家。她原名张彦,广东中山县人,生于上海,50年代从内地随家人来港定居。她从50年代起开始写作,著作近二十种:有短篇小说集《春望》、《像我这样一个女子》、《胡子有脸》、《手卷》、《母鱼》,小说散文集《交河》,中篇小说集《像是笨蛋》,中、长篇小说《东城故事》、《我城》、《哨鹿》,还有诗集《石磐》等。 钟晓阳 广东梅县人,父亲印尼华侨,母亲东北人,1962年生于广州,后即去香港,成长期间就读于香港香港圣玛利诺书院,并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电影系,后来定居澳洲。 代表作品:小说《停车暂借问》、《哀歌》、《流年》、《爱妻》、《细说》、《遗恨传奇》、《燃烧之后》、《普通的生活》等。 李碧华 原名李白,广东人,出生、成长于香港,同时也担任记者(人物专访)、电视编剧、电影编剧及舞剧策划。代表作品有《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等。有多国译本。 (二)於梨华 於梨华,女,原籍浙江镇海人,1931年11月28日生于上海。战时曾流浪迁徙福建、四川等地,曾在福建南平读小学,在四川广汉读中学。1947年全家相继赴台,1949年高中毕业,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次年转入历史系,1953年毕业后定居美国。 1968年起,在纽约州立大学奥巴分校远东系任教中国文学、中文作文等课程。1977年又任该校中文研究部主任。 聂华苓、於梨华 《失去的金铃子》 ★《桑青与桃红》 《千山外,水长流》 《葛藤》 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 《梦回青河》 《雪地上的星星》 《傅家的儿女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