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例12. 百分数的认识(六年级) 教师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有衣服标签上的、饮料说明上的、报纸上的,等等。师:这表明百分数的使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板书标题百分数的认识)。现在我教给大家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先读“百分之”,后读数字;写19%时,上、下两个圆圈写得小一些,,中间是斜线。 (引课简捷!两三分钟内,便从情境引导至数学知识! ) 师:今天讨论三个问题: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优越性,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然后教师给出百分数的定义。(旗帜鲜明,重点突出!) 教师列表展示三个体操运动员做同一动作的尝试次数和成功次数,问由此看,谁的技术好? 学生做除法后在教师启发下转化为百分数再比较,得出正确结论。 师: 我们看到了在“比较”的需要下使用百分数的优越性。(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但是因为其分母均为100,比较大小时很方便。既说明了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也说明了百分数的优越性!) 10-左 * 师: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关系,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给出同义词很好!但是应该把“关系”说成“相比的关系”、 “相除的关系”,并且解释 “率”、“比”与除法相联系 ) 教师又举例说明百分数只能表示“比率”;分数既能表示“比率”,也能表示“数量大小”,如 ?个小时。(进一步阐述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又在屏幕上展示10×10的方格,其中红色50个,黄色40个,白色10个。问“你想到了哪些百分数?” 生:50%,40%,10%。 师:我说一个——80%,谁来解释?生:40/50是80% 。(有思维含量!应解释) 师:我再说一个——400%,谁来解释? (学生停顿了较长时间才有人回答40/10是400% ;其实,大于100%的百分数是新的知识点,应该老师先讲,不需要每个知识点都从学生口中说出。) (这节课总的不错,但是有一个较大的缺点是:没有明确强调“整体”。百分数是把被比较的“量”看作100份,然后看讨论的量占“该量”的百分比。这是百分数意义的数学本质。后来出现的400% ,是把“10个”当作“整体”。 千分数) 例13. 合理消费(六年级) 该内容是 “校本课程”,设计得不错,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体现了数学有用。 教师以商场打折、返卷的各种用语为情境引课。如A商场 “消费满100返30”、B商场 “全场7折”及C商场“全场5折起”等等。 经过分析,知道“满100返30”与“打7折”的区别 。 然后逐渐给出购买物品的多种需要,问应该去哪个商场?如何操作? 这些购买需要,例如有:买一件140元的毛衣;买一件60元的衬衣;买一件140元的毛衣 。 逐渐发展到更加复杂的情况,包括同时想买两件商品,也包括不同商场的促销方式不同,也包括酸奶的包装大小不同,等等。 最后总结出合理消费的几个原则:需要;便宜;适度。 (这里面用到许多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又有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是很好的“校本课程” 设计。我评课时建议该教师写成论文,并且与他交流了课程改进的空间和文章的脉络。) 28-左 * * 初中数学若干节课程举例(听课、评课) 对两节公开课的点评 垂直 (七年级)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八年级) 从“传授数学思想”的角度 进行点评 有些,是肯定公开课教师的教学过程; 有些,是我点评时补充的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中传授数学思想应该注意的地方 传授数学思想,与传授数学知识不是分离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融合的。 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数学素养这些“精髓”都不能脱离肉体而存在。 它们都不是单独地、空洞地被传授的,而一定是以知识为载体传授的。 并且不是在讲授知识时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地传授的,而是融入其中,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地传授的;也不是摆开架势、长篇大论地传授的,而是潜移默化、画龙点睛地传授的。 * 例1.垂 直 (七年级) 对称的思想 符号表示的思想 数学推理的思想 “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 对称的思想 示范:两条直线相交,交角逐渐变大的过程。 两条直线相交,交角变大为90°时,出现对称的情况,并且4个角都是90°。这时称为两条直线垂直。 两条直线垂直,一定是“互相”垂直。 * 符号表示的思想 记为 AB ⊥ CD ; 或者 a ⊥ b 形象,简洁 符号 ⊥ 的读法 回忆上节课“平行”中的符号 ∥ 采用适当的符号来表述,在数学中是常见的。 * 数学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