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729”山西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分析
苗爱梅1 王洪霞1 李苗2
(1.山西省气象台 太原 030006;2.山西省气象服务中心 太原 030002)
摘要:利用1°×1°的NCEP再分析资料、红外辐射亮温(TBB)、多普勒雷达和气柱水汽总量等资料,对2011年7月28?29日发生在山西境内的区域性暴雨进行多尺度特征分析,发现:乌拉尔山阻高崩溃,西风槽东移、副高进退是此次暴雨发生的环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850hPa低涡切变和700hPa暖式切变线及地面冷锋是暴雨发生的α中尺度触发系统;(2)大于30dBZ的雷达回波呈南北向位于地面冷锋与700hPa切变线之间,雷达回波随地面冷锋和700hPa切变线的东移而东移;(3)低空低涡切变受500hPa强盛西南气流的引导东北行,暴雨落区始终与低涡切变相伴随;(4)暴雨过程山西境内共有9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活动,山西西南部的暴雨主要由5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的相继移入并在自动站极大风速风场切变线附近触发对流发展所致;山西东南部的大暴雨则是3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发展的结果,γ中尺度气旋是导致局地大暴雨发生的直接影响系统。(5)暴雨发生在气柱水汽总量空间分布图中水汽锋的南部和东部及靠近气柱水汽总量的大值区一侧,水汽锋的形成较降水开始有17个小时的提前量,对暴雨的发生有24小时以上的提前量,对暴雨的短期、短时预报很有意义。
关键词:大暴雨;多尺度特征;γ中尺度气旋
1 引言
随着高时空监测站网的建立,中外学者利用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对MCS的空间和热动力结构进行了大量分析,并积累了许多观测事实和研究成果[1-19]。对于梅雨锋上的MCS,Ninomiya等[1]利用卫星、雷达资料研究了梅雨锋上MβCS、MγCS的结构和演变,周海光等[2]利用雷达风场反演对造成梅雨锋上局地暴雨的MβCS、MγCS 的三维动力结构进行了分析。相比之下,对于北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却研究甚少。本文应用高时空分辨率监测资料,对山西2011年7月28?29日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多尺度空间、热动力结构进行细致分析,力图更清楚地认识这类可造成暴雨等灾害天气的对流系统,从而提高对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1975年,Orlanski[16]按尺度大小将MCS划分为MαCS、MβCS、MγCS,水平尺度分别为200?2000km、20?200km和2?20km,本文采用此标准。
2 暴雨概况和环流背景
2.1 暴雨概况
2011年7月28日20:00~29日20:00,山西省19个县市、160个乡镇出现了暴雨,2个县市、10个乡镇降水量超过100mm。大暴雨中心有两个,一个位于山西西南部的吉县,一个位于山西东南部晋城的王莽岭图1的a;强降水主要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在29日06时~13时,造成了山西南部临汾大部分地区和晋城局部地区的暴雨天气,暴雨中心吉县和晋城王莽岭24h降水量分别为112.4 mm和158 mm,1小时最大降水量分别为27.0 mm和72.8 mm,(见图1的b和c);第二个时段在29日12时~20时,造成忻州东部、太原和阳泉等地局部地区的暴雨天气。强降水给这些地区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
??????????????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基于GIS的极端气象灾害预警与评估集成系统”;中国气象局行业公益项目“华北东北暴雨的发生发展特点及预报技术研究”;中国气象局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山西省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建设”;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2011年山西暴雨的多尺度特征对比分析”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苗爱梅(1960-),女,山西长治人,正研级高工,主要从事中短期、短时天气预报技术和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究。E-mail:mam1226@163.com
表1 2011年7月28日20时?29日20时暴雨概况
Tab 1 the overview of precipitation from 20:00 on 28 July to 20:00 on 29 July, 2011
暴雨过程时间 2011年07月28日20时?2011年07月29日20时
暴雨站数(国家站) 19
暴雨站数(区域站)160 700hPa急流走向偏南
850hPa急流走向 /
700hPa切变线类型和位置冷切(南北向)
850hPa切变线类型和位置冷切(东南部) 24h最大降水量(国家站) 112.4 24h最大降水量(区域站) 158.0
1h最大降水量(国家站) 27.0(吉县) 1h最大降水量(区域站) 72.8(陵川王莽岭) 降水性质 对流
图1 2011年7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