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脊柱肿瘤诊疗规范
(征求意见稿)
2010年8月
前 言
脊柱肿瘤大约占全身骨肿瘤的6%~10%,各种类型的骨肿瘤几乎都可以在脊柱见到,如骨肉瘤、骨样骨瘤、动脉瘤样骨囊肿前 言 II
一、范围 1
二、术语和定义 1
三、缩略语 1
四、脊柱肿瘤诊疗流程 1
五、脊柱肿瘤诊断规范说明 2
(一)诊断依据 3
(二)诊断 4
(三)脊柱肿瘤的外科分期 5
(四)鉴别诊断 5
六、脊柱肿瘤的治疗规范说明 6
(一)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 6
(二)脊柱原发肿瘤的治疗 7
(三)脊柱转移瘤的治疗 7
(四)血液源性脊柱肿瘤的治疗 10
(五)瘤样病变的治疗 11
七、随访 12
附录A脊柱肿瘤的Enneking分期 13
附录B脊柱肿瘤的Enneking分期的治疗原则 14
附录C胸腰椎肿瘤的WBB分期 15
附录D胸腰椎肿瘤的Tomita分型 16
附录E颈椎肿瘤的WBB分期 17范围
本规范制定了脊柱肿瘤的分类、分期、诊断依据、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规范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卫生机构人员对的诊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脊柱原发肿瘤:最早出现于脊柱骨骼结构本身,最为常见的是脊索瘤与骨巨细胞瘤。
脊柱转移瘤:70%癌症患者死亡前存在肿瘤转移,骨骼系统是较为常见的转移部位。在骨骼系统中,脊柱转移瘤最常见,占50~75%,转移瘤最常见的原发部位是乳腺、肺、造血系统、前列腺和肾脏。首诊时,20%的转移瘤患者既往无恶性肿瘤病史。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
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AFP:(alpha-fetal protein)甲胎蛋白
脊柱肿瘤诊断流程
脊柱肿瘤诊断的一般流程见图1。
图1 脊柱肿瘤规范化诊疗流程
脊柱肿瘤诊断规范说明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多以疼痛、神经功能损害、肿块、病理骨折等情况出现,也可偶然体检发现。恶性、发展迅速者可出现全身症状,但比较少见,如多发骨髓瘤可伴有发热、乏力、消瘦等。转移瘤患者大部分有原发病灶的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原发灶较小甚至找不到。
询问家族史、既往史、合并症等。
2.影像学检查
目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有X线、CT、MRI、骨扫描、PET/PET-CT等。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精确的局部解剖特征等信息,判断远隔转移和治疗后的局部复发情况。
(1)X线:常规检查,但敏感性较低。一般认为椎体破坏超过30%~50%才能在X线片上发现骨质破坏。椎弓根受累时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在X线片上表现为猫头鹰眨眼征。X线片上可以有三种表现: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前者最多。成骨型在X线片上更易被发现。X线片易于发现压缩和爆裂骨折,并可以发现在负重状态下的脊柱畸形,动态的屈伸位X线片还可用于判断脊柱不稳定,可以在随访复查时作为其他影像学检查的良好补充。治疗过程中出现新的骨质硬化往往是对治疗反应良好的表现。
(2)CT:敏感性优于X线片,可发现X线片上不易清洗观察的部位,如肋骨、胸骨等。CT主要的优点在于可明确骨皮质及小梁的微小破坏,能准确显示椎体的溶骨性或成骨性病灶,以评估病理性骨折及不稳定的发生。CT可显示肿瘤侵入硬膜外腔或椎旁软组织,还可以通过重建为手术方案提供更加详细的信息。其缺点是放射线剂量较X线片高,且易受到金属内植物的干扰。
(3)MRI:MRI具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发现大于3mm的病变。可显示整个脊椎、硬膜外腔以及椎旁的肿瘤;当肿瘤侵入椎管后,MRI能够准确反映出脊髓、神经根受压的节段和严重程度。
(4)骨扫描:优点是能够对整个骨骼进行扫描,并成像在一张图片上,敏感性高。但由于骨扫描反映成骨细胞活性而非肿瘤细胞的增生,因此骨扫描的特异性不高。当病变仅破坏骨质而没有或仅有很少成骨时,骨扫描显示阴性结果,可见于多发骨髓瘤、小细胞肺癌及肾癌转移。病理骨折也可呈阳性结果。
(5)PET-CT:与常规PET相比,PET-CT提高了病变定位的精确性,有利于对PET图像作出更好的解释,减少PET的假阳性与假阴性。PET-CT实现了分子影像与解剖影像的同机融合,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符合临床影像学诊断“四定”(即定位、定性、定期和定量)的原则。但缺点是费用高昂。
3.实验室检查
一般在正常范围。少数患者可出现血沉增快、贫血、碱性磷酸酶增高。转移瘤中可能出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如CEA(癌胚抗原)、AFP(甲胎蛋白)、CA199、CA125、PSA(前列腺特异抗原)等。
4.病理活检
分为切开活检和穿刺活检。前者损伤大、出血多、小病灶不易精确取材。影像学技术及穿刺针设计的进步可以使活检更加安全准确。切开活检的应用明显减少,仅用于穿刺活检失败时。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目前已被公认为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