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沂沭断裂带中段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李洪奎1,2,杨锋杰1,牛树银3,李英平2,郝兴中2
(1.山东科技大学地科学院,山东 青岛 266510;2.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 济南 250013;
3.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摘要:沂沭断裂带中段金矿床产于沂水-汤头断裂主裂面下盘的糜棱岩化碎裂岩和花岗质碎裂岩中。主要地质体中以泰山岩群与燕山期花岗岩金含量为高,其标准离差和变异系数高,具有区内金矿矿源层和矿源岩的性质,尤其是燕山期岩浆活动,是导致区内金矿成矿的重要因素。对黄铁矿地球化学的研究资料表明:早期黄铁矿为金矿物的主载矿物。稀土元素资料反映了早期成矿流体形成于相对高温(260℃~330℃)和还原的环境中,向晚期低温和氧化的环境演变的趋势。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金矿;金含量;成矿物质;成矿流体
1.引言
沂沭断裂带是一条切幔的深大断裂[1-4],是鲁东、鲁西的分划性断裂。由鄌郚-葛沟、沂水-汤头、安丘-莒县和昌邑-大店四条断裂构成“两堑夹一垒”的构造样式,明显地控制着区内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具有控岩、控矿的作用[5-7]。
沂沭断裂带中段金矿床位于沂沭断裂带内,产于沂水~汤头断裂主裂面下盘的绿泥片岩、糜棱岩化碎裂岩和花岗质碎裂岩中,金矿的围岩主要由中、新太古代的变质表壳岩和新太古代的变质深成岩及古元古代的花岗质岩石组成,燕山期小规模的花岗岩和脉岩发育,构造活动强烈(图l)。
2.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化带特征
受沂水~汤头断裂控制的金矿床主要产于主裂面下盘的脆—韧性构造带中,目前已发现近于平行的二条矿化蚀变带。I号矿化蚀变带是沂水-汤头断裂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区内的主要含矿带。该带长大于11000m,宽度约50~360m。带内岩石较破碎,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碎裂状糜棱岩、糜棱岩质碎裂岩和蚀变绿片岩构成金矿体。已初步控制了10个金矿体,其中I-1、I-2 和I-3号矿体规模较大。Ⅱ号矿化蚀变带长2300m,宽5~60m,其内已控制2个金矿体。矿体总体呈脉状、透镜体状、不规则条带状、扁豆状。地表矿体的品位较低,但矿化较普遍,深部矿化较好。
3.2 矿体特征
I-1号矿体:赋存于Ⅰ号矿带的西侧,紧邻沂水-汤头断裂并与之平行。矿体呈脉状,走向15°,倾向NWW,倾角35°~50°,向深部产状有变缓的趋势。矿体(I-1-1号)长560m,厚度0.68~3.86m,平均厚度1.94m,控制矿体斜深200m。矿体品位2.05~15.3×10-6,平均品位4.52×10-6。其品位与矿体厚度呈正相关关系。
I-2号矿体:矿体走向18°,倾向NWW,倾角变化较大,地表较陡,一般为48°~62°,深部矿体产状变缓,为32°~42°。矿体呈不规则的脉状及透镜体状,具膨缩、分枝复合现象。矿体长1200m,厚度0.84~4.62m,平均厚度1.86m。矿体品位1.08~5.48×10-6,平均品位1.75×10-6。地表品位较低,深部品位相对较高。矿体品位变化系数147.95%,厚度变化系数90.74%。
I-3:该矿体出露长度达700m,位于Ⅰ蚀变带的中部。总体产状为上陡下缓,地表产状为走向35°、倾向NW、倾角60~62°,深部倾角变缓,为27~40°。矿体具有分枝复合现象,呈脉状、局部膨大,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均不稳定,品位和厚度变化较大,厚度0.81~11.55m,平均厚度2.66m。矿体品位1.08~8.19×10-6,平均品位2.25×10-6。厚度变化系数为112%,品位变化系数69%,属厚度和品位变化较大的矿体。
其它矿体呈透镜状,规模较小,此不赘述。
3.与成矿有关地质体的含金性
3.1 主要地质体金含量特征
沂沭断裂带中段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为新太古代泰山岩群、白垩纪大盛群、新太古代英云闪长岩、元古代二长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各地质体中主要元素含量见表1。其中太古代地层作为具绿岩带性质的一套火山-沉积建造[8-9],主要分布于沂沭断裂带内汞丹山凸起区,金元素平均含量为3.33×10-9(n=75),其标准离差δ、变异系数CV分别为5.12和1.54,是该区金矿的主要矿源层之一。燕山期花岗岩具有金含量较高(5.29×10-9),标准离差δ为11.88,变异系数CV为2.24,是区内金矿主要的成矿母岩[10]。中生代大盛群和太古代英云闪长岩、元古代二长花岗岩的金含量及标准离差和变异系数均较低,说明元素分布较均匀。
表1 主要地质体元素含量表
地质体 参数 Au Ag Cu Pb Zn As Sb 泰山岩群(75) 3.33 56 51.72 8.57 101.0 28.85 0.33 δ 5.12 55 31.45 14.28 116.44 66.11 0.69 CV 1.54 77 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