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东肇庆中学校本课程系列丛书》专题一:学科学习策略的引导(六)
如何学习化学
丛书顾问:彭银祥 冯建雄 袁炽锋
丛书主编:李 和
丛书副编:于逢明 吴晓军
主 编:陈岳廷
编 写: 王文胜、陈韶桢、曾凯芳、刘海燕、陈维雄、黎劲松、孙福玉、何玉新、杨丽春、韩慧、田俊良、莫柏熙、吴超华、刘超美、邹丽仪、何自珊。
2005年9月编
序 言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于本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它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而提出的,要求的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这一思想很快传播到世界上各个国家,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我国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这是我国课程政策的一次重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校本课程是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满足社会发展和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能力。
为了体现我校“格物致知,崇善尚美,文明优质,和谐创新”的办学思想,我校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针对校本实际,从关注全体学生出发,重视个性发展需要,注意学生现实存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配合学校制定:个人—特长发展战略,集体—特色推进战略的办学策略,在分析我校学生整体情况的基础下,基于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学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这次我校编写《广东肇庆中学校本课程系列丛书》分为三个专题。第一专题是学科学习策略的引导,分为之一《 高中学习方法指导——学会学习》,之二《如何学习语文》,之三《如何学习数学》,之四《如何学习英语》,之五《如何学习物理》,之六《如何学习化学》,之七《如何学习生物》,之八《如何学习政治》,之九《如何学习历史》,之十《如何学习地理》,之十一《体育运动(一)——田径传统运动,体育运动(二)——篮球运动教材》,之十二《艺术活动》,之十三《如何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等;第二专题是学生发展,分为之一《广东肇庆中学学生研究性学习辅导手册——海阔天空》,之二《广东肇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学生篇)》,之三《广东肇庆中学学生校园生活指导手册——校园生活导师》,之四《广东肇庆中学学生发展计划引导——自我设计,健康成长》;第三专题是教师发展,分为之一《广东肇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师篇)》,之二《广东肇庆中学教师校本培训指导手册》等。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以校本课程引领学生走向课外,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这次编写工作得到各学科教师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对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书中内容难免有错漏或欠妥之处,敬请谅解。
科研处
2005年9月
编者的话
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能。它是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人类学习重点已由原来的“学会”自然而然地转向“会学”。学会学习就得拥有一定的学习策略,只有用良好的学习策略来控制学习过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能够独立学习的人。这种学习才是终身收益的学习。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开发和利用我校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进行化学学习作一些引导和启发,我们编写了《如何学习化学》的学生读本。读本围绕新课标规定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对相关素材进行了编写与整合,从化学学习计划和总结、化学学习过程与方法体验、化学知识与技能学习、培养化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化学知识视野的拓展几个方面介绍了化学学习策略。
参加本书编写的成员有:陈岳廷、王文胜、陈韶桢、曾凯芳、刘海燕、陈维雄、黎劲松、孙福玉、何玉新、杨丽春、韩慧、田俊良、莫柏熙、吴超华、刘超美、邹丽仪、何自珊。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彭银祥校长、冯建雄、李和、袁帜峰副校长的鼓励和指导,得到了李和副校长的亲自指点。使我组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本书肯定有不少考虑欠妥之处,对此请大家多从我们化学组的课改精神来审视,可能感觉会更好一些。让我们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共同发展。
化学科编写组
目录
化学学习计划与总结
第一节 制定学习计划常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