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灵秀 道场千年——五台山地理与宗教图说.pdf

山川灵秀 道场千年——五台山地理与宗教图说.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依山建寺,后被命名为 “大孚灵鹫寺”,即今 目的 “显通 ● 寺”。 《大华严经》和 《宝藏陀罗尼经》中说,文殊师利 五台山地理与宗教图说 文 永清 菩萨在 中国 (大震旦)的演教说法之处名 日 “清凉山”或 “五顶山”,故此五台山和清凉山一名的出现应在东汉后 山川灵秀 道场千年 期至北魏之间,只是 目前尚无史料可查证。在此之前它是 道家的修炼场所,称为 “紫府山”, 《仙经》云: “此山 名为紫府,常有紫气,仙人居之。”紫府是五台的总称, 因远望五峰之间,紫气盘郁,神秘莫测,为神人所居。 五台山气势雄伟,环周250公里。 《清凉山志》将它 描述为: 五峰 中立,千嶂环开,曲屈窈窕,叠翠回岚。左邻 恒岳,秀出千峰;右瞰滹沱,长流一带。北陵紫塞,遏万 里之烟尘;南拥中原,幕百重之峻岭。岿巍敦厚,他山莫 比。它以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累土之台,故日五 台。又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又日清凉。 从 “谷歌地球” (GoogleEarth)上截取下来的五台 山核心区 (以台怀为中心的地区)的地貌图 (图1)中清 五台山一名源于何时众说不一,有人据 《五台新志》 晰可见:五个台顶其东西南北四台皆自中台发脉。一山连 载: “五台之名.北齐 (550—577)始见干史,北齐以前 属,势若游龙,唯南台特秀而离居。五峰 (中台翠岩峰、 则称清凉山。”但 《水经注》述说五台山时目: “其山五 北台叶斗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和南台锦绣峰)、 峦巍然,迥出群山之上,故曰五台。” 《清凉山志》也说 三岭 (华岩岭、金阁岭和石佛岭)纵横交错。五峰之下清 《水经注》云: “峨谷之水,出于中台。”可见当时已有 泉遍布,寺庙林立。有镇名为台怀,喻五台之怀抱。此地 五台之说。 《水经注》为北魏郦道元 (466—527)撰写, 蔚然深秀,或称灵异。归心证觉,远离红尘。苏轼评五台 因此五台之名最晚也应出自北魏年闻。而东汉永平十一年 山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68)佛教传入五台山时,印度高僧摄摩滕 、竺法兰见此 图2所展示的是从南台顶向北眺望的景观 ,从东台到 山,以为乃文殊道场。菩萨顶 山形若天竺的灵鹫峰,因而 西台宽约16公里的平面尽收眼底。台顶之上随处可见冰缘 一 —一 _ i ≤ 滋 巍 由 厶 西 口 32 五台山,在五个台顶建寺,供奉五方文殊:东台望海寺的 聪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