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Rules For Monitoring of Rangeland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06-12-06 发布 2007-02-01 实施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G、H、I、J、K、L、M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旭疆、邢旗、雍世鹏、刘德福、苏和、高娃、李新一、谷锦柱、陈全功、刘桂香、余鸣、吴新宏、董永平。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行政区域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377天然草原退化、沙化和盐渍化的分级指标
GB/T 22601全国行政区划编码标准
NY/T 635 天然草原合理载畜量的计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草原 Rangeland
本标准所称草原,是指由饲用植物和食草动物为主的生物群落及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生物土地资源,包括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3.2
草原资源Rangeland resources
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可供草业生产利用的土地和生物。
3.3
草原生态基况Ecological condition of rangeland
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草原与环境因子、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表现,即人类利用、环境影响下草原所表现的状况。
3.4
3S技术3S technology
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技术总称。
3.5
地面监测Ground monitoring
采用GPS定位技术获取草原的动态信息,包括定位监测和路线监测的地面调查方法。
3.6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Monitoring of rangeland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应用3S技术,采用地面监测与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进行周期性观测与评价。
3.7
草原雪灾Rangeland snow disaster
由于过量降雪,造成草原畜牧业损失的自然灾害。
3.8
草原旱灾Rangeland drought disaster
由于持续少雨,草原牧草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造成草原资源损失的自然灾害。
3.9
草原火灾Rangeland fire disaster
由于天然或人为原因引起草原火烧造成的灾害。
4 总纲
4.1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重点类型、分区及重点监测区域
4.1.1重点监测类型
第一级草原类具有相同水热大气候带特征和地带性的草原植被特征,或具有广域分布的隐域性特征的草原,各类之间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利用特性有质的差异。
第二级草原型在草原类的范围内,草群植物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生境条件相似,利用方式一致的草原。草原型是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的基本单位。
在全国各类草原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类型及其生态区域,确定重点监测类型。
草原类型分类系统按照《中国草地资源》分类系统。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监测类型参见附录A表 A1。
4.1.2监测区的划分
根据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区划分的依据和原则,对草原资源进行监测区的划分。监测区划分为三级,即区、亚区及小区。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分区参见附录A表A1。
4.1.3重点监测区域
根据草原生态变化及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包括:江河源区、风沙源区、水土流失区、湿地区等,作为重点监测区域。
草原资源与生态重点监测区域参见附录A表A1。
4.2监测技术路线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以3S技术和地面调查方法相结合,提取草原资源与生态的动态信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典型区调查与路线调查相结合,重点区域与重点类型相结合,以草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为总体目标,构建草原资源与生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NY_T 427-2007 绿色食品 西甜瓜.doc
- NY_T 431—2009 绿色食品果(蔬)酱.doc
- NY_T 1090-2006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稻.doc
- NY_T 1154.8-2007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杀虫剂 第8部分:滤纸药膜法.doc
- NY_T 1155.8-2007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除草剂 第8部分:作物的安全性试验 茎叶喷雾法.doc
- NY_T 1156.7-2006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杀菌剂 第7部分: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 盆栽法.doc
- NY_T 1156.8-2007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杀菌剂 第8部分:防治水稻稻瘟病试验 盆栽法.doc
- NY_T 1190-2006 柑 橘 等 级 规 格.doc
- NY_T 1191-2006 砀 山 酥 梨.doc
- NY_T 1192-2006 肥 城 桃.doc
- NY_T 1235-2006 牧草与草坪草种子清选技术规程.doc
- NY_T 1236-2006 绵、山羊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doc
- NY_T 1243-2006 蜂蜜中农药残留量限量(一).doc
- NY_T 1244-2006 接触传染性脓胞皮炎诊断技术.doc
- NY_T 1245-2006 奶牛用精饲料.doc
- NY_T 1247-2006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诊断技术.doc
- NY_T 1248.1-2006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玉米抗大斑病鉴定技术规范.doc
- NY_T 1248.2-2006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抗小斑病鉴定技术规范.doc
- NY_T 1248.3-2006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玉米抗丝黑穗病鉴定技术规范.doc
- NY_T 1248.4-2006 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4部分:玉米抗矮花叶病鉴定技术规范.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