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1.基本情况 1
1.1XX镇基本情况 1
1.1.1地理位置 1
1.1.2气候、水文、土壤 1
1.1.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
1.2.项目区基本情况 5
1.2.1基本农田 5
1.2.2农田水利 6
1.2.3交通 6
1.2.4项目实施目标 6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9
3.项目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10
3.1灌溉水源条件分析 10
3.2项目需水分析 11
3.2.1农作物种植结构 11
3.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5
4.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及遵循原则 17
4.1指导思想 17
4.2奋斗目标 18
4.3遵循原则 18
5.主要建设内容和任务 19
5.1主要建设内容 19
5.2具体任务 19
5.2.1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19
5.2.2乡村道路工程 22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2
6.1投资估算 22
6.2资金筹措 24
7.效益分析 24
7.1经济效益 24
7.1.1增粮项目 24
7.1.2产业项目 25
7.2社会效益 25
7.3生态效益 25
8.劳务报酬 26
8.1劳务报酬测算 26
8.2劳务报酬的发放 26
9.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6
9.1 项目区环境现状 26
9.2 环境影响分析 27
9.2.1 项目实施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27
9.2.2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8
9.3 环境保护措施 29
9.3.1 灌区人民健康的环境保护设计 29
9.3.2 施工期的环境保护设计 29
9.3.3 水土保持和绿化措施 30
9.3.4 宣传教育 31
9.4环境监测及管理 32
9.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2
10.保证措施 33
10.1组织管理 33
10.2项目管理 33
10.3项目续管理 34
10.4资金管理 35
10.5主要技术措施 35
10.6实行项目责任制 36
10.6.1实行第一责任人制 36
10.6.2层层落实责任制 36
11.结 论 36
1.基本情况
1.1XX镇基本情况
1.1.1地理位置
XX县XX镇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XX县城所在镇,处于滇川两省三市州(XX市、XX市、XX州)三县(XX县、XX县、XX县)结合部。金沙江流经XX镇的XX村、XX村、县城、XX村、XX村,流入XX县XX镇境内,流径30km。属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由于西、北两面受金沙江的切割,形成断头山地丘陵地貌,造成境内山高谷深、群峰环抱、基座相连,地形复杂,坡耕地多,形成典型的山区立体农业气候 。全镇辖XX等11个村委会316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107个居民小组,全镇22835户76230人,国土面积245.97平方公里。
1.1.2气候、水文、土壤
1.1.2.1气候
XX镇属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在900—1100毫米,其中旱季(1—5月)降雨量仅为120—190毫米,属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18.7℃,最热月平均气温28.3℃,最冷月平均气温8.2℃,日照时数大于1000小时,有效时光比在83—89%,有效积温5100—6200℃,无霜期达330天,干冷同存、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小,高温时间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相对湿度79%。
1.1.2.2水文
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降雨存在着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春冬干旱少雨,夏秋洪涝多雨,江边雨少旱情严重,二半山多雨成涝,年平均降雨量在900—1100毫米之间,年平均蒸发量700—800毫米,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全镇水资源分布与降雨分布基本一致,除蒸发损失外,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73.4万立方米,全镇水资源总量为1.8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3300立方米。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全镇水资源与降雨量分布呈现海拔高的南部多,海拔低的北部少。
1.1.2.3土壤
主要成土母岩为砂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等,主要土壤有黄、褐色土壤;受地形地貌影响,用地条件差,坡度较大。受成土母岩影响,土壤存在瘦、酸、薄等突出问题,跑水、跑土又跑肥,俗称“三跑地”。全镇粮食平均亩产量仅210公斤,仅能解决口粮问题。
1.1.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1.3.1人口及劳动力
2008年末,全镇总人口76230人,其中农业人口56375人,有农村劳动力30178人。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8450人。
1.1.3.2土地利用现状
全镇国土面积245.97平方公里,有耕地70424亩,其中:水田16263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3.1 %,全年播种面积139942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7322亩。总体上全镇耕地开发利用程度低,二半山以上区域因光热条件限制,粮食作物产出率较低,江边河谷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