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可行性研究编制原则和范围
1.编制原则
1)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西综合开发区近远期的布局,全面论述镇水厂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建设规模、进度计划、技术经济条件进行必要论证。
2)根据水源水质特征,选择合理的净水工艺流程,要求技术先进,管理方便,运行安全可靠,保证出水水质,并适当留有挖潜发展余地。
3)贯彻节能方针,在净化工艺各环节中,合理地降低能耗,采用节能设备和先进的仪表监控设备,有利于提高水厂科学管理水平。
4)按照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保护水源、水厂和输配水管线环境,制定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和方案,以确保供水的安全性。
2.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涉及的工程范围包括镇水厂给水工程建设的全部工程,即水源、浑水输水、净水厂、清水输配水及附属建筑和厂外供电线路(仅列投资)。
第二节 城市概况和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县镇位于县西部,吉安市东北部。县西面,县北纬27°13′东径115°8′。镇区面积8平方公里,现建成区2.5平方公里。
赣江沿镇区纵流北去,赣粤高速公路挂线及赣江大桥贯穿东西。并于区域大动脉——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紧密相联。交通十分便利,离赣粤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仅二公里。
2.镇概况
镇位于县西北部,东临赣江,与醪桥镇相望,西北邻黄桥镇,南面及西南与吉州区樟山镇交界,圩镇距县城6公里,本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为丘陵地,沿河一带为丘陵小平原。赣江流经本镇东部边界14公里。本镇辖2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2个自然村,总人口数:42600人,其中:镇区人口8000人,总面积:158平方公里,耕地:40647亩,其中水田:34289亩,旱地:6358亩,13个村的农田受赣江水位影响,旱涝不保。人多地少山荒,森林、矿产资源缺乏是基本镇情。农民以农田收入为主,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是蔬菜。蔬菜主销本镇和县城,经济作物有:广柑、枇杷、花生、蕃薯、油菜等。工业以皮革(手套)、麻塑(袋)、建材、淘金、采砂石、粮食加工等为主,但除轻工总厂外,规模都较小、零散。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34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160万元,财政总收入:126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156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685元。
3.自然条件
1)气象
县镇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东亚季风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平均气温18.2℃降雨量1541.8mm无霜期292天,全县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有5个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2)地貌水文
县镇地貌分属吉安——抚州河谷丘陵盆地区的一部分,地貌形态兼有山地、丘陵、平原三大类,以丘陵为主。总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水文:河流均属赣江水系,赣江流经区内西北部,主要支流恩江、泷江由东往西汇入赣江。
3)地震
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地震次数少,震级小。基本上未能构成灾害。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县地震烈度小于Ⅵ度,属地震不设防区域。
第二章 城市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 城市供水现状
1.现有供水设施
镇现有供水规模为250吨/日,50米供水管网。镇居民均自开采压井,从自备井取水或直接从赣江抽水,塘、库引水。生活用水远远达不到卫生标准,生产用水则为乱开采地下水。
2.供水现状
1)随着城市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镇国民经济,城镇建设和居民用水要求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和提高。现有的供水能力已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用水的需要,造成该镇严重缺卫生达标的供水系统,严重制约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供需矛盾突出。预计至2010年镇需水1万m3/d,才能满足镇生活生产用水要求。
第二节 存在问题
供水量不能满足需要,供需矛盾突出。生产生活用水无地方供给,直接影响。镇居民生活质量,制约工业生产发展。
第三章 城市需水量预测和建设规模的拟定
第一节 总体规划简述
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工业化、城市化的“双轮驱动”战略的实施,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都明显提高,县镇的城市化、工业化得到快速发展,镇区建设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而赣粤高速公路及其挂线和跨赣江的大桥建设正给予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规划年限
近期规划至2010年
远期规划至2020年
2.镇区远景规划发展框架与功能结构
根据现状镇区布局特点,综合考虑镇区用地条件,自然分隔因素等实际情况,以及原总体规划确定的镇区空间规划结构和镇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镇镇区远景(2020年)总体框架形成沿江(赣江)伸展的结构形态,并以105国道、赣粤高速公路挂线公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