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汉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低碳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 学院(系): 材料学院 专业班级: 材科0801班 学生姓名: 孙 涛 指导教师: 水中和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囗,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囗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2 1 绪论 3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2.1 磷石膏作水泥缓凝剂 4 1.2.2 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 4 1.2.3 磷石膏制备胶凝材料 5 1.2.4 存在的问题 6 1.3 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6 1.3.1 基本内容 6 1.3.2 技术方案 7 2 实验所用原材料及性质 8 2.1 磷石膏 8 2.2 矿渣粉 9 2.3 钢渣粉 10 2.4 水泥熟料 11 2.5 减水剂 11 2.6 粗集料 12 2.7 细集料 12 2.8 水 12 3 试验方法和仪器 13 3.1 抗碳化性能的研究 13 3.1.1 目的及适用范围 13 3.1.2仪器设备 13 3.1.3实验步骤 13 3.2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实验 14 3.2.1 目的及适用范围 14 3.2.2 基本原理 14 3.2.3 仪器设备 14 3.2.4 实验步骤 14 3.3 混凝土在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干湿循环实验 15 3.3.1 目的及适用范围 15 3.3.2 仪器设备 15 3.3.3 实验步骤 15 4 实验具体进程与结果分析 16 4.1 磷石膏基水泥的配制 16 4.2 C30泵送混凝土的制备 16 4.2.1 实验所需原料 16 4.2.2 C30混凝土的配比 16 4.3 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 18 4.4 实验中混凝土的XRD和SEM分析 19 4.5 混凝土干湿循环实验 22 4.6 混凝土的抗碳化实验 23 4.7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实验 25 5 结论和展望 27 5.1 结论 27 5.2 展望 27 参考文献 28 致 谢 30 摘 要 由于当前国家提出了节能、减排、降耗的经济发展方向,所以目前低碳水泥体系被广为研究。在建材行业,耐久性作为高性能混凝土的首要内涵已经获得众多学者的广泛认可。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内涵之一。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下, 混凝土的耐久性对于积极推进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理念的贯彻和实施, 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以由磷石膏为原料,通过与矿渣、钢渣等工业废渣与少量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复合,制备具有较高强度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磷石膏基水泥为原料,制成混凝土,并重点研究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研究结果表明了:水灰比为0.3的混凝土在模拟自然环境下的干湿循环实验中所测强度数据与在标准养护室中养护28d的混凝土强度仅有很小差别,所以水灰比为0.3的磷石膏基混凝土在某些条件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磷石膏基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很低,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很强,可用于含有氯离子较多的海水等条件下。其抗碳化能力稍差,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场合,应该重点改善该水泥的抗碳化性能。 关键词:磷石膏;耐久性;水硬性胶凝材料 Abstract Because the country puts forward the energy saving, consumption reduction, the direc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for now, low carbon cement system is widely research.In the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the durability of the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as t

文档评论(0)

zantpent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