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世纪中国禽病流行的特点与控制的策略
我国历经15年的艰辛努力,终于与2001年12月10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这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但近几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肉鸡出口贸易却一波三折,山东省是养鸡大省,每年山东省的肉鸡出口量占全国肉鸡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二。山东省的肉鸡饲养业在实施“菜篮子”工程,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面对WTO的挑战,面对肉鸡出口的严峻形势,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要求,面对保障食品安全,倡导绿色消费的新追求,人世后的中国肉鸡业向何处去?入世后的中国禽病控制向何处去?本文就21世纪中国禽病流行的特点与控制的策略探讨如下。
1相关新闻背景
让我们回顾2001年至今,梳理一下一年来我国肉鸡出口的坎坷历程:
2001年5月25日,欧盟宣布重新对中国肉鸡开关;有14家企业获准对欧盟出口,其中,山东有10家。
6月6日、8日,韩国、日本相继对中国肉鸡禁运;7月我国接受日本兽医考察团的检查;俄罗斯恢复了对我国鸡肉的进口;8月8日日本、韩国先后恢复了对中国鸡肉的进口;9月我国迎接欧盟兽医考察团的检查;10月底日本再次对我国部分肉鸡出口企业禁运;2002年1月25日欧盟以禽流感等为由,禁止中国动物源性食品进口;1月28日日本宣布以后要加强从中国进口肉品的检疫检查;3月15日俄国农业部兽医总局签署命令,暂停进口中国猪肉、牛肉和禽肉;4月1日经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俄国又宣布恢复进口中国禽肉;4月3日瑞士联邦卫生局宣布,即日起部分取消进口中国家禽禁令。如果符合某些严格条件,有关部门此前查禁的中国进口的家禽可以重新进入瑞土市场。
肉鸡出口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就是贸易壁垒,说白了也就是疫病和药残的问题。我国肉鸡产业自从跨入国际市场那天起,就和贸易壁垒紧紧地缠绕在一起,特别是1996年以来,没有过平静的日子。在和日本、韩国、欧盟的贸易争端中,我国的肉鸡产业总是成为对手钟情的小辫子,并且一抓就着,日本、韩国、欧盟的封关,尽管有其政治因素,但每次封关,理由都是产品的质量问题,一谈起疫病和药残,我们便哑口无言。
2目前中国禽病流行的特点与控制的现状
2.1世纪之交中国禽病流行的特点
2.1.1死亡率高
引起家禽的死亡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传染病和管理不善,据估计我国每年因各类禽病导致家禽的死亡率高达15%—20%。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
2.1.2禽病的种类多,传染病的危害最大
据不完全统计,对养禽业造成危害的疫病已达80多种,而以传染病为最多,约占禽病总数的75%以上。国际兽医局将世界上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分为A类疾病、B类疾病和其他疾病,A类疾病共有15种,其中,被列入的禽病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
2.1.3新发生的禽病种类增多
各地多种渠道从国外大量引进种禽,又缺乏检测手段,国内禽产品市场交流频繁,集约化标准化饲养管理水平低,卫生防疫技术落后,新的禽病不断出现,主要有禽圆环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禽流感、肾型和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病毒性关节炎、包涵体肝炎、产蛋下降综合征、雏鸭病毒性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新城疫、鸭法氏囊病、鹅副粘病毒病、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红眼病、禽白血病J亚群、禽衣原体病、肉鸡腹水综合征和隐抱子虫病等。
鸡有ND症状与病变。
2.1.4.2病原体的变异和进化(毒力增强型)
MDV:1960年以前,中毒型(经典型);1960—1980年以前,强毒型(VMDV);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超强毒型(VVMDV);80年代后期,超超强毒型(VV十MDV)。
IBDV: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强毒型(VIBDV);90年代,超强毒型(VVIBDV)。
NDV:30年代一90年代初期,中发型和速发型;90年代中后期;速发型(VVNDV、VNNDV)。
2.1.4.3病原体的变异和进化(临床症状变化型)
IBV:80年代以前,呼吸型;80年代至今,肾型;90年代至今,肾型、腺胃型、脑肌型。
IBDV:80年代以前,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4—6周龄鸡最易感。90年代至今,早可提前到3—4日龄,晚可推迟到25周龄的鸡照常发病。
2.1.4.4病原体的变异和进化(宿主改变型)
NDV:90年代以前,鸭、鹅不发病;90年代中期以后,鸡、鸭、鹅均发病,且可互相传播。
ED5V:90年代以前,鸭带毒不发病,鹌鹑不发病;90年代中期以后,鸭、鹌鹑均发病。
IBDVz90年代以前,鸭不发病;90年代以后,鸭发病,鸡鸭互相传播。
AIV: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