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菲尔德庄园》电影改编中现代观念的移植.pptVIP

《曼斯菲尔德庄园》电影改编中现代观念的移植.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曼斯菲尔德庄园》电影改编中 现代观念的移植 罗雪峰 2007050702 小说简介 影片简介 电影对原著的现代意识改编 一、女权意识 小说中 奥斯汀的小说常常以女性为中心,通过描写女性的生活和命运来展现女性的美德和智慧。但是在小说中却表现出传统的女性的美德,如贞洁、娴熟,生活范围只围绕在生活、社交等方面,基本不涉及政治社会等方面内容,并把女性的幸福生活仅仅指向于一个好的男人,一个好的婚姻。 《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范妮文静善良,严格遵守社会道德,比如至始至终坚决反对戏剧《情人的誓言》的排演,最后通过嫁给表哥埃德蒙获得了幸福。 电影中 1. 性格的重塑 影片中的范妮却变得健康活泼,内心充满了不羁的激情和野性。她与埃德蒙追逐嬉闹,交流争论,是彼此的伙伴和安慰。如对于玛丽的看法上,则主动地表达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她的爱不再含有依赖和仰慕,而是平等独立的。同样,她也敢于在伯爵面前发表和坚持自己不同的意见。 2.生活面的拓展 影片中,范妮不但敢于对自己的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发表看法,对社会和政治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例如伯爵从安提瓜回到曼斯菲尔德时,在餐桌上谈到那边的事务,范妮就主动问起奴隶的情况。 3.独立的自我意识 影片中巧妙地将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历移植到主人公范妮身上,她热爱文学,在写作和阅读中实现自我,满足自我。影片采用奥斯汀早期的信件和书稿来充实范妮的创作,从而将奥斯丁的智慧和才华赋予了她。范妮阅读书信的声音穿插在整部影片中,这个声音洞悉一切,辛辣讽刺,引导着观众的观察和理解,是影片真正的灵魂。这个巧妙地安排使范妮摆脱了小说中的以恋爱婚姻为唯一依托的附属形象,而被赋予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以及对真正自我价值的追求。 二、后殖民主义批判的凸显 奥斯丁通过《曼斯菲尔德庄园》界定了她的其他小说中表现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 贯穿其中的托玛斯·伯特伦爵士在海外的领地———安提瓜岛;这些领地给了他财富,说明了他有时候远行的原因,界定了他在国内外的社会地位,使他拥有他这种价值观。在奥斯丁的小说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将家庭权威与国际权威综合在一起,表明与委任、法律和礼仪等更重大的事情相互联系的价值必须深植于实际领地的掌握和统治之中。拥有和统治曼斯菲尔德庄园就是拥有和统治与它相联系的帝国地产。 ——赛义德 影片开头描写一个小说中没有的场面,10岁的范妮乘发车从朴茨茅斯到曼斯菲尔德时,听到海岸的船上有人唱歌,马车夫告诉她这是贩卖黑奴的船。这一开头正是受到赛义德的影响,认为作者与加勒比海群岛的奴隶制度、帝国主义问题有很深的牵连。 针对安提瓜问题的饭桌讨论一节,则集中体现了影片的后殖民主义批判倾向。伯爵在安提瓜拥有土地和奴隶,他维护并美化殖民统治;而年轻的一代,他的两个儿子汤姆、埃德蒙和范妮则成为殖民统治的质疑者和谴责者。埃德蒙不满奴隶制度,却无力改变现实,感到无奈和忧虑。 原著中长子汤姆是个不折不扣的浪子,而在影片中他被塑造成因怀疑人性、不满现实而叛逆颓废的艺术青年。范妮在他的病榻前发现的素描画册记录了他的梦魇,即他在安提瓜目睹的殖民者,包括他的父亲,迫害奴隶的暴行。画面上是潦草扭曲的惨不忍睹的血腥和暴力,画外传来叫人心惊的凄厉的哀嚎。优雅文明的上流社会露出了裙底最肮脏、最丧心病狂的一面。 三、人性丰富性的再构 在小说中,是以范妮和埃德蒙分别为正面对象,通过两个表姐玛利亚、茱莉亚以及玛丽的反面衬托来表现范妮,而通过汤姆和克劳福德的反衬来正面表现埃德蒙的。可以说对人物形象的褒贬倾向是鲜明而突出的。 而在影片中,价值却是相互矛盾的,让人物不得不陷入“选择”的困惑中。芬妮、埃德蒙、汤姆、亨利、玛利亚,都陷入了这样的困境。 而在影片中,价值却是相互矛盾的,让人物不得不陷入“选择”的困惑中。芬妮、埃德蒙、汤姆、亨利、玛利亚,都陷入了这样的困境。在所有人看来,亨利?克劳福德的求婚是范妮一生命运的转机,即出身贫寒的她有了富足体面的归宿。小说中的范妮一心爱着埃德蒙,而且不齿亨利为人的轻浮,丝毫不为他的殷勤和甜言蜜语所动。电影中范妮却在多重压力面前一度动摇了。埃德蒙的爱情离她远去,亨利的诚恳和体贴给了她安慰,家庭的穷困提醒她现实的残酷,疲惫的母亲以自身为鉴劝诫她,“Just remember Fanny, I married for love.”终于,范妮答应了亨利的求婚,却又无法压制内心的声音而在第二天反悔。这一情节搬用了奥斯丁传记中隔夜悔婚的记载,大大加强了情节的戏剧性,又有益于人物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