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案5(人民版必修2).docVIP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学案5(人民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考纲要求】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官营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预习指导】 1、预习课文P11—P18 2、在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多种经营方式,其中工艺水平最高的、商品水平最高的、占主体数量的分别是哪种模式? 3、材料一: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位于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亦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材料二: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元、明、清三朝统治者相继都在南京设立官办织造局,专门管理云锦的生产并垄断了云锦的销售。这在客观上又进一步推动了云锦的发展和繁荣。清康熙、雍正年间,南京云锦生产达到高峰,秦淮河一带机户云集,机杼声彻夜不绝,云锦产量空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上三代四人曾任清代江宁织造官达65年之久。 材料三:云锦的织造工艺高超精细,织物显得雍容华贵,金碧辉煌,满足了皇家御用品的需要。正因为长期是宫廷用品,在制作中不计工本代价,才使云锦后来居上,达到织锦工艺登峰造极度的地步,云锦主要有“织金”(用黄金打成箔,切成丝,捻成线织就)、“库锦”、“库缎”、“妆花”四大类品种,用于皇帝龙袍、皇后凤衣、霞帔、嫔妃的丽装靓服、宫廷装饰及坐、褥、靠垫、枕被等实用品。云锦有时还作为朝廷礼品,馈赠外国君主和使臣以及赏赐大臣和有功之人 材料四:如今云锦礼品、实用品、云锦时装等把云锦艺术文化和地方特色完美地融和在一起,是政府、单位和个人馈赠国外内友人理想的工艺品,已成为南京市政府的首选礼品。 材料五: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 请回答: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南京江宁织造的经营方式是怎样的?当时南京云锦的用途?有何影响? (2)江宁织造这种经营方式有何特点? 4、(补充材料)关于瓷器的分类: 可根据釉色区别瓷器:单色釉:如青瓷、白瓷 多色釉:用色形状不一的釉色块构成釉面,如均釉 釉下彩:如青花 用釉彩勾勒图案(补充材料)世界领先的中国冶金技术和理论总结: 材料一:铜锡矿石是含有许多杂质的固体,铸造前需要将矿石熔化并去除杂质,这一过程称为冶炼。这是一个逐渐反应的化学过程。中国古人通过判别火候来确定反应程度。《考工记》曰:“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这段话表述了铜矿石冶炼的整个化学过程。原料中碳氢化合物最先反应燃烧,烟气呈黑色。之后,原料中的硫化物开始燃烧,烟气呈黄白色。再之后,原料中的氧化物开始燃烧,烟气呈青白色。当以上杂质均已基本去除后,烟气呈青色,谓之“炉火纯青”,此时即可用于铸造。材料二:青铜合金中,铜锡比例对器物的物理性质影响巨大,锡的含量越高,器物硬度越高,但脆性也越大。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一规律,并为各种用途规定了不同的铜锡比例。《考工记》中记载了“六齐”配方。“六齐”即“六剂”,分别为钟鼎之剂、斧斤之剂、戈戟之剂、大刃之剂、杀矢之剂和鉴燧之剂。“六齐”配方,如果翻译成今天的文字,就是:铸造钟鼎,铜锡之比为6﹕1;铸造生产工具,铜锡之比为5﹕1;铸造戈戟等兵器,铜锡之比为4﹕1;铸造刀剑等兵器,铜锡之比为3﹕1;铸造箭簇,铜锡之比为5﹕2;铸造铜镜或阳燧,铜锡之比为1﹕1。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份合金配比记录。 【巩固练习】 1、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干预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3、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不能反映当时 A.工匠技术水平高 B.出现劳动力市场 C.实行计时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