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
FUDANJOURNAL(SocialSciences) No.3 2014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闽台海洋 民俗文化遗产
资源分析与评述
刘芝凤
(厦 门理工学院 观光与酒店管理学院,厦门 361024)
【摘 要】一个区域民俗的形成,源于这个区域民众在共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相互磨合、影响、认同,形
成约定俗成的习惯。民俗的世代传承,规范着民众的意识与行为,如同基因一样在民众的行为、语言和心
理 中起着决定和遗传族群特征的作用。台湾与福建一水相依 ,福建籍人 口占台湾总人 口的74%,作为以
福建为主的大陆先人开拓之地,迁徙台湾带去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和风俗习惯传承至今。闽台特殊的
地理环境和位置约定俗成了特殊的海洋民俗文化遗产 ,不论从渔业 民俗 、稻作文化还是民间信仰、文学艺
术、节 日、饮食、服饰、手工技艺等方面,在资源保护与利用上有着太多的文化共性 ,为海峡两岸文化共建
提供 了丰富的对接项 目资源。本文以闽台海洋民俗文化遗产资源为调研对象,对其可保护性与利用的可
能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闽台海洋 民俗遗产 资源研究
西北部的圆山遗址,距今 4000年前的新石器遗址 中
一 、 闽台海洋民俗文化遗产资源
也发掘 出关于原始渔耕的生产工具,具有代表性的渔
形成的环境 因素
业工具是石网坠。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大坌坑文
从闽台沿海贝丘遗址考古发掘,及福建平潭壳丘 化遗址发掘 出2800多年前的管形石珠、石槌 、凹石及
头和金门县富国墩贝丘遗址出土的贝壳及陶器碎片 磨制大锄、磨制石锄等渔猎劳作工具。还 出土了大量
推测,福建闽东和闽南沿海地区应该在距今 6000多 的双壳及单壳贝类与兽骨片。④说明商周前后,台湾北
年前就有采拾贝类 ,以贝肉为食的历史。 闽侯县昙 部就有了渔猎生产方式。闽台沿海地区先人早在新石
石山文化遗址 (距今4000~5000年)发掘 的生产工具 器中晚期就创造 了辉煌的海洋文化与文明,并在漫长
中有背面带人字形纵脊的石锄和双孔或四孔的牡蛎 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了特殊的海洋民俗文化。
壳铲 。遗址中普遍有居 民食后扔弃的兽骨和大量海 1.闽台海洋民俗文化遗产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
生介壳。说明当时渔猎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福建沿海地区以侵蚀海岸为主,堆积海岸为次,
已有不甚发达的原始农业。② 《台湾农业史》载,台湾 岸线十分曲折。潮间带滩涂面积约 2O万公 顷,底质
[作者简介] 刘芝风,厦门理工学院观光与酒店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防会稻
作文化专业委 员会主任 。
@ 本文是福建社会科学重点项 目“闽台海洋民俗史”(项 目批准号:2013~3)和福建省软科学重点项 目“闽台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文化产
权问题分析”(项 目批准号:2013R0101)的阶段性成果。
① 卢美松、陈龙:《闽台先民文化探源》,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 114页。
② 郑金星、陈龙:《福建闽侯 自沙溪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一次发掘简报》,《考古}1980年第4期。
③ 吴田泉:《台湾农业史》,台北: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1993年,第44~48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