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十二节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急危重症,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其死亡率与能否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密切相关。 口唇及指甲发绀 上消化道出血 动脉采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三)预防受伤 多因素病人受伤 意识障碍 气管插管损伤 褥疮 (四)用药护理 茶碱类、β2受体激动剂 呼吸兴奋剂 禁用镇静催眠药物 鼻塞法 鼻导管 吸氧及停止的护理记录 呼吸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1.休息与体位 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舒适且利于改善呼吸状态的体位,一般取半卧位或坐位。 一般护理 呼吸衰竭多采用半坐位 2.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进餐时持续给氧。 对昏迷病人应给予鼻饲或肠外营养。注意监测CO2 变化 1.观察呼吸困难的程度、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 2.观察有无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皮肤温暖多汗及Bp升高等缺氧和CO2潴留表现。 3.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 4.监测并记录出入液量, 5.监测血气分析和血生化检查 6.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 7.观察呕吐物和粪便性状 8.观察有无神志恍惚、烦躁、抽搐等肺性脑病表现,一旦发现,应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二)病情观察 药物护理 遵医嘱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对长期应用抗生素病人注意有无“二重感染”。遵医嘱使用支气管舒张剂。 药物护理 在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适当提高吸入氧流量及氧浓度,静脉输液时速度不宜过快,若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及皮肤瘙痒等现象,提示呼吸兴奋剂过量,需减量或停药。若4~12h未见效,或出现肌肉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时,应立即报告医师。 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病人,禁用麻醉剂,慎用镇静剂,以防止引起呼吸抑制。 (五)氧疗护理 (1)氧疗适应证:呼吸衰竭病人PaO2<60mmHg,是氧疗的绝对适应证,氧疗的目的是使PaO2>60mmHg。 重要治疗措施 (2)氧疗的方法: 临床常用、简便的方法是应用鼻导管或鼻塞法吸氧,还有面罩、气管内和呼吸机给氧法。缺氧伴CO2潴留者,可用鼻导管或鼻塞法给氧;缺O2严重而无CO2潴留者,可用面罩给氧。 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面罩吸氧 (3)氧疗的原则: ①I型呼吸衰竭:多为急性呼吸衰竭,应短时间、间歇、较高浓度(35%<吸氧浓度<50%)或高浓度(>50%)氧气吸入。急性呼吸衰竭,通常要求氧疗后PaO2维持在接近正常范围。 ②II型呼吸衰竭:给予低流量(1~2L/min)、低浓度(<35%)持续吸氧。慢性呼吸衰竭,通常要求氧疗后 PaO2维持在60mmHg或SaO2在90%以上。 (4)氧疗疗效的观察: 若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心率减慢、尿量增多、神志清醒及皮肤转暖,提示氧疗有效。 若发绀消失、神志清楚、精神好转、PaO2>60mmHg、PaCO2<50mmHg,考虑终止氧疗,停止前必须间断吸氧几日后,方可完全停止氧疗。 若意识障碍加深或呼吸过度表浅、缓慢,提示CO2潴留加重,应根据血气分析和病人表现,遵医嘱及时调整吸氧流量和氧浓度。 (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病情严重、意识不清病人,应及时吸痰。遵医嘱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口服或雾化吸入祛痰药。 (六)机械通气的护理 (1)建立人工气道 对于病情严重又不能配合,昏迷、呼吸道大量痰液潴留伴有窒息危险或PaCO2进行性增高的病人,若常规治疗无效,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支持。 根据呼衰类型调节氧流量及氧浓度 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持 * * 呼吸衰竭的概念、身心状况、血气分析诊断标准、氧疗原则和疗效观察 重点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与病情监测 难点 运用比较法,掌握不同呼吸衰竭的氧疗原则 注意 1 概念 分类 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1 概 述 1 COPD 等病因 通气障碍 换气障碍 低氧血症和(或) 高碳酸血症 病理生理 紊乱的综合征 或 概念 原发病 表现 精神神经表现 消化系统表现 泌尿系统表现 呼吸困难 循环系统表现 发绀 临床表现 病因 气道阻塞性病变 肺血管病变 神经肌肉病变 肺组织病变 胸廓与胸膜病变 病因 ④肺内动-静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