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tudy on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Hybrid GSHP
System Intergrated with Cooling Tower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Master ’s Degree of Engineering
By
Luo Min
Supervised by Associate Prof. Wang Yong
Specialty:Heating, Gassing,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College of Urban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May, 2013
中文摘要
摘 要
地源热泵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技术,充分利用大地作为低位冷热源,为
室内提供冷热量,应用的速度在逐步提高。但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冷热负荷不
平衡导致土壤吸热和释热不平衡,阻碍了地源热泵系统的广泛应用。而辅助冷却
塔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结合了地源热泵技术和冷却塔技术,既能解决土壤热不平
衡问题,又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节能优势,在合理的设计和控制下,能够最大限度
的降低系统能耗,成为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研究的一个重点。为此,本文以夏热冬
冷地区24h 需要连续供冷(热)的建筑为研究对象,对辅助冷却塔复合式地源热
泵系统进行技术研究,主要分析了系统冷却塔容量选择和优化控制两个关键问题,
同时讨论了系统与大地耦合调节对热平衡的意义。
首先,根据辅助冷却塔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组成,建立了系统主要组成部
分的数学模型。对地埋管换热器,为了得到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的模型,本文利
用CFD 软件建立了三维管群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对冷却塔,根据Merkel 焓差
法建立冷却塔换热数学模型,预测冷却塔出水温度。对机组,根据机组生产厂家
提供数据,拟合得到机组能效比与机组进水温度的修正关系式,并考虑了部分负
荷率对机组能效比的影响。利用UDF 自定义编程将地埋管系统、冷却塔系统和冷
热源系统的模型关联起来。
其次,本文讨论了不同系统形式的特点及其选择,重点研究了辅助冷却塔复
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两个关键参数:一是冷却塔容量的选择;二是系统的优化控
制,并提出了季节控制和日控制的概念。
对于冷却塔容量的选择,本文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对建筑的负荷特征进行了
分析,选择出合适的系统形式,讨论了三种不同的冷却塔容量选择方案。利用数
值计算,分析了冷却塔容量的大小对热平衡、土壤温度以及系统能耗的影响,以
及结合建筑的负荷特征和系统的运行情况选择冷却塔容量的重要性。
对于系统的优化控制,本文研究了季节控制对系统的影响,将一个制冷季划
分为过渡期、稳定期和衰减期,计算分析了过渡期和衰减期采用冷却塔独立运行
方式的优势。同时,比较了出水温度比较控制和湿球温度控制两种日控制方式对
土壤热平衡以及系统能耗的影响。结合季节控制和日控制,根据土壤温度、系统
能耗和土壤热平衡三个方面,得到了最优的控制策略。
然后,要正确理解土壤热平衡问题,大地的自调节能力是不能忽略的。因此,
本文对大地自调节能力进行了定义,结合某实际工程冬季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多
年运行数据和测试结果,通过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系统和大地耦
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合调节对热平衡的重要意义。
最后,对某实际工程夏季冷却塔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一天内
有利于冷却塔系统的运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综合计分卡”制度在高技术研究所应用研究.pdf
- ETF在股指期货套利中应用研究.pdf
- 2011-2012年欧洲冠军杯八强赛直接任意球犯规特征分析.pdf
- AM微乳液聚合动力学研究及其高固含量聚合物微胶乳制备.pdf
- PPARα介导AMPK激活对心肌肥厚及能量代谢调节作用.pdf
- pprI基因增强枯草芽孢杆菌抗逆性试验研究.pdf
- RAPD标记技术及rDNA+ITS序列分析对蒲公英应用研究.pdf
- TGF-β1、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与放射性肺损伤关系.pdf
- DPP%2fCz%2fTF三元共聚物双光子性质及共轭键结构对蒽基共轭分子光物理性质影响.pdf
- L-型钙通道在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迟发性死亡中作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