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四川省自贡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docVIP

(解析版)四川省自贡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版)四川省自贡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蜷缩∕眷恋 菲薄∕鄙薄 轩昂∕鲜见 营利∕纷纭 B.诧异∕叱咤 着陆∕着迷 黏液∕粘连 徜徉∕倘若 C.褴褛∕缕析 荤腥∕晕眩 角落∕角力 骷髅∕估量 D.汲取∕岌岌 屏息∕屏蔽 作揖∕社稷 寥落∕谬种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自觉处于边缘状态,“游民”与“游侠”都不太受法律制度的约束,但二者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异。比如,相对于游民,游侠更带有反叛性,也更多地 了文人的理想和情怀。 (2)因为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政府角色也由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转变为管理者、监督者, 形成了一种新的公共治理模式。这已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3)近些年,弘扬传统文化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一些伪科学也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招摇撞骗。比如,风水就乘着“国学热”的快车, 地成了高校各种培训讲习班的香饽饽。 A.寄寓 进而 名正言顺 B.寄托 从而 名正言顺 C.寄托 进而 理直气壮 D.寄寓 从而 理直气壮 【答案】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世界现代化史这个宏大叙事进行考察,19世纪60年代觉醒的中国,无疑是世界现代化盛宴上的迟到者,因而中国自现代化起步之后,就没有常态国家的从容与潇洒。 B.数千米深的深海海底是地球上最宁静而神秘的地方,那里生存着许多古老的原始生物,发现和开发这些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物资源,具有巨大的科研和经济价值。 C.现在,“蛟龙”号转向了应用,它将成为科学家深海试验的游艇,为科学家下五洋的梦想搭建一个可靠、稳定的平台,使科学家能在探索、研究和保护海洋等方面大显身手。 D.唐太宗不遗余力地推行“以德治国”,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盛世梦想——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地震学研究和地震预测 地震学的研究起源于人类抵御地震灾害的需要。中国古代关于地震的记载是很丰富的,尤其是明清时代地方志流行,关于地震的记载极为丰富,有很多研究地震的重要史料。但是长期的封建统治,对科学技术的轻视,使地震学没有得到发展,有关地震的记载,仅仅是对自然灾害的记述,没有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和总结。 虽然地震学仅在上一世纪才被公认为是一独立研究领域,然而人们推测地震的成因已有上千年历史。从20世纪60年代中叶起,世界各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地震预报工作。经过30多年的努力,各国地震专家积累了大量的前兆震例资料,在地震的长、中期预测上取得了不少进展。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地球板块构造说为研究地震成因提供了理论基础。地震学家解释说,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地震的基本成因。当岩石层因构造运动变形时,能量以弹性应变能的形式贮存在岩石中,直至在某一点累积的形变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发生破裂,即产生地震断层。岩石破裂使贮存在岩石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其中的一部分引起大地震动。 能否实现地震预测,一直是人类关心的焦点问题,是地球科学的宏伟研究目标。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指出,目前主要有两种地震预测方法,一种是理论性方法,根据一定的理论模型,推导各种可能的前兆及不同前兆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各种实践的检验来修改模型。但这种方法现在还很难对地震预报给出实用性指导。另一种方法是经验性方法,通过搜集地震震例,从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中提取地震发生的前兆信息并加以综合,总结出经验性规律推广应用于未来的地震。我国曾经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被誉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从70年代中期以来,地震观测系统中大量采用了数字记录方式,从而使地震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飞跃。由于数字记录地震仪具有记录频带宽、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大以及易于与计算机联机处理等优点,对于地震监测、研究以及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竞相发展数字地震观测系统。迄今,全世界已有大约440个数字地震台,我国现共有11个数字地震台网,在地震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预见,随着高质量地震数据的迅速积累和广泛深入的研究,随着地震学研究与大地测量及其它观测研究的交叉渗透,人们对于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和动力演化会取得更深入准确的认识。这一切必将会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