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法》大修 消费者20年维权之旅
2013年4月23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这是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自1994年1月1日实施以来的首次大修。
回望《消法》实施的20年旅程,正是消费者的维权行动催生了这部大法,也正是消费者权利意识的成长推动这部法律通过修改而走向成熟。
从颇受争议却让“双倍赔偿”家喻户晓的“刁民”王海,到高擎“公益诉讼大旗”向垄断说不的丘建东、乔占祥、郝劲松等人,再到参与《消法》立法并以“原告”身份为之鼓与呼的法律人何山……他们都是中国消费运动发展的推动者。
20年后的今天,中国消费者已是全球商家“尊崇”的上帝。这一次《消法》修订,理应是中国消费者地位提升的新起点。
1 消费者往事
1994年,随着《消法》的正式实施,中国公民又有了一个崭新的身份――消费者。
自那时起,无论一个人老迈或幼小、贫穷或富贵、学富五车或目不识丁,作为消费者,都拥有共同的身份,都享有共同的权利。
我们拥有的这份权利,是倪培璐和王颖姐妹等人勇敢地与商家抗争的结果。从此,因为《消法》的护佑,因为郝劲松等有识之士的身体力行,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站到了法庭等维权第一线。
从倪培璐到王海
关于《消法》,首先要从倪培璐和王颖表姐妹的遭遇说起。
1992年冬季的一天,王颖和倪培璐相约来到北京国贸大厦的惠康超市购物。这次购物,原本应是她们一次普通的购物之旅。但因为不同寻常的遭遇,她们被镌刻在了中国消费者维权立法的史册中。
那天下午,当姐妹俩购物完毕并付款之后,正要离开超市之时,被超市工作人员拦截下来。遭拦截的原因,是对方怀疑两人偷拿了超市的商品。接下来,工作人员对她们进行了强制搜身。
这次遭遇,让倪培璐姐妹倍感屈辱。为了自身尊严,她们把超市告上了法庭。最终,这起案件以双方的和解宣告终结,该超市支付给倪培璐姐妹赔偿金2000元,姐妹俩的名誉得以挽回。
让她们没想到的是,这起案件被人们称之为“我国首例消费领域名誉侵权案”。也正是此案,推动了《消法》的立法进程。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以全票通过了《消法》。
《消法》的颁布,真正改变了消费者的地位。从那一刻起,中国消费者真正拥有了维权之剑。然而,这部惠及十几亿国人的法律,在实施之初却鲜被普通人关注。真正让广大消费者对这部法律有所认识的节点,是发生在1995年的“王海现象大讨论”。
当年,王海这位永远带着墨镜的山东小伙子跃入人们的视野,是因为他在商场掀起了一阵“打假”旋风。
1995年,时年22岁的王海在北京从事销售工作。正在北京自学法律的他在北京东城区的一家小书店内偶然邂逅《消法》后,立刻被《消法》第49条中关于“假一赔二”的规定所吸引。“这一条在实践中是否能够兑现?”那一刻,他的脑海中冒出这一想法。
当时,尽管《消法》已经实施一年有余,但假冒伪劣商品仍堂而皇之地作为大小商家柜台上的“座上宾”。
于是,当年3月25日,在当时被称为“北京四大百货商场”之一的隆福大厦二楼的电讯商场内,王海盯上了一款标价为85元的日本索尼耳机。他发现“这款耳机的包装上居然印着日本另一家株式会社的名称”。于是,王海购买了两副这样的耳机尝试维权。
刚开始,事情进展并不顺利。王海先后找到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工商部门、质检部门,也找了索尼公司。两天下来,虽然耳机被鉴定为假货,但他花费的成本已远远超过了耳机的价钱。“我得补回损失啊,‘消法’的宗旨就是鼓励消费者维权和投诉的,不能太吃亏”。
在开始维权行动之前,王海把商场内剩下的10副索尼耳机统统买了下来。之后,他径直走向北京市东城区工商局,依据《消法》第49条的规定,向隆福大厦提出了双倍赔偿的要求。最终,王海赢了。随后,他开始了在北京各家商场的购假索赔行动――在50天左右的时间内,他获赔偿金近8000元。
当年11月24日,王海应邀参加了中消协主办的“加倍赔偿”座谈会。会后,“王海现象”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王海一夜之间成了名人,而“打假、索赔”也成为当年的流行词汇。
那时,正是假货横行之时,国人却困惑于雾里看花。“王海现象”的出现,让国人了解到:原来可以这样反击商家。
当年,现任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会长何山等法学家纷纷发声,鼎力支持消费者和假货作斗争。被称为《消法》第49条之父的何山的名字,注定会被载入中国消费者维权史册。因为,作为一名《消法》立法的参与者,他也是一名实践者。
“没有哪一部法律能像《消法》这样深入人心,没有哪个法条像第49条这样为最多的中国百姓所知晓。”何山说。实际上,“双倍赔偿”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