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业资料,精品文档!
引言: 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收入决策理论)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分析其相关经济总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国民收入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一、国民收入及其相关概念 (一)关于国民收入的两种定义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MPS核算体系(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的理解 1)社会总产品 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①实物形态: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②价值形态:C+V+M 2)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净产品的价值,是社会总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 ①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 ②价值形态:V+M 2,现代经济学和SNA核算体系(国民经济帐户体系)的理解 1)广义的国民收入:总产出(GNP或GDP) 2)狭义的国民收入:要素报酬总额(NI) 3,MPS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和 SNA体系 (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的比较: (二)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 1,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GNP:一国(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一国领土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区别:国民原则与国土原则 收入概念与生产概念 联系: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案例: 姚明的1760万美圆年薪应该被算进GNP还是GDP? (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核算 1.支出法 2.收入法 国民帐户之外的问题: 1)重复计算问题 2)非市场性活动的遗漏问题 3)环境破坏的遗漏问题 (三)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 1,库兹涅茨“倒U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库兹涅茨(1955)提出 2,库兹涅茨的解释 1)第一阶段(恶化):①储蓄和积累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储蓄和积累又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增长必然使富者越富,穷者越穷;②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而城市的居民收入比农村更不平等,所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收入分配的恶化。 2)第二阶段(改善):①法律干预和政治决策(遗产税、累进所得税制\救济法);②人口结构收入流动性变化;③技术进步和新兴行业导致来源于旧行业的财产和收入的比重在总收入中逐步减少。 “二元经济”理论:经济发展初级存在着传统的自然农业经济和现代工业经济两个部门,经济发展表现为后者的扩张和前者比重的相对缩小. 1)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农业部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决定了工业部门劳动者的工资在低收入水平上保持不变,而资本收益却一直在递增。 2) 经济发展高级阶段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逐步消失,劳动从无限供给变为稀缺要素,而资本要素相对充裕,此时工资上升,劳动者收益上升,而资本家收益则下降,整个社会总收入差距下降。 一、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 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有两种主要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一)按劳分配 1,基本要求: 1)在全社会范围内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质、量)为惟一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原则; 2)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排除任何客观因素,只包括劳动者自身脑力与体力的支出; 3)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既非劳动者实际付出的个别劳动,也非社会必要劳动,而是劳动者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劳动。 2,前提条件: 1)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消费资料的分配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生产资料公有制能够消除由于生产条件占有不同造成的分配差别,使劳动成为决定消费品生产与分配的惟一因素。 2)经济、社会条件(有足够生产资料可供投入生产\有足够就业机会和充分选择职业的自由)能够保证劳动者各尽所能 3)商品经济已经消亡。每个人劳动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劳动者的劳动可以简单地用时间来衡量,一般都可以得到社会的承认。 4)社会可以统一对社会总产品做各项扣除。劳动者除了可供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的财产。 (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基本要求: 1)参与分配的主体是要素所有者,分配依据是要素所有权 2)分配的客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创造出来的财富 3)分配的标准是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供配电安全管理规程供配电安全管理规程.doc VIP
- ACS880 FPNO_21_PROFINET IO通讯调试指导.docx VIP
- 2025年新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Ⅰ卷(附参考答案) .pdf VIP
-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含期中期末及答案.docx
- BH207 GL 12 050风险岗位应急处置管理制度 副本.docx VIP
- 中小学幼儿园基孔肯雅热健康教育课件.pptx VIP
- 2024版社区两委考试题目.pdf VIP
-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评估政治试题.pdf VIP
- 2024年水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真题.docx VIP
- 2024年无锡市工会社会工作者招聘考试真题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