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农家医 院
杨树溃疡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王 鹤
(黑龙江省延寿县林业局 150700)
摘 要:针对杨树溃疡病的发病特点及规律,本文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溃疡病;症状;规律;防治
杨树溃疡病是杨树的多发病,在我们东北地区尤为常
见,它主要危害的树种有小青杨、青杨、山杨、钻天杨等。
1 症状特点
该病危害杨树的枝干,且以刚移栽的幼树发病为重。
病斑有两种类型,①水疱型:此为该病害的最常见症状,
通常以水渍状病斑为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 1 cm,边
缘不明显,手压病斑有褐色液体流出,后期病斑下陷,呈
灰褐色,中央有裂缝。水疱型病斑仅发生在光皮杨树上,
在皮孔的边缘形成水疱,初为圆形,极小;后水疱变大,
直径 0.5~2.0 cm,疱内充满淡褐色液体;随后水疱破裂,
流出淡褐色液体,遇空气变成黑褐色,并把病斑周围染成
黑褐色;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②枯斑型:
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渍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湿
润感,后干缩成微陷的圆斑,黑褐色。
在春季出现的病斑上,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产生许多
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秋季形成的病斑,分生
孢子器常在下一年形成。病斑下的皮层变褐坏死。病害主
要发生在主干中下部,严重时扩展到干上部及枝条。受害
最重的是新定植的幼树,不仅发病株率高,病斑总面积所
占干表面积的比例也大。
2 病原菌
杨树溃疡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的污黑腐皮壳菌
(Valsa sordidaNit), 其 无 性 型 半 知 菌 亚 门 的 金 黄 壳 囊 孢 菌
[Ctyosporachrysosperma(Pers)Fr.)] 帅子囊多个埋生于子座内,
呈长颈烧瓶状,子囊壳直径 350~680 xm,高 580~896 xm,
未成熟时为黄色,成熟后为黑色,子囊棍棒状,中部略膨大,
子囊孢子 4 枚 ~8 枚,2 行排列,单胞,腊肠型;分子孢子
器埋生于子座内,不规则型,孔口突出寄主表皮而外露,
无色,腊肠形。
3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和未成熟的子实体在病组织内越冬。越冬病
斑内产生分生孢子器和成熟的分生孢子,成为当年侵染的
主要来源。翌年 4 月开始发病,5 月下旬至 6 月形成第一
个发病高峰。7~8 月气温增高时病势减缓,月出现第 2 个
发病高峰,此时病菌来源于当年春季病斑形成的分生孢子,
10 月以后停止。春季气温达 10 ℃以上,相对湿度在 60 %
以上时,病害开始发生;24 ℃ ~28 ℃时最适宜发病。病菌
从伤口或皮孔进入,潜育期约 1 个月。从发病到形成分生
孢子期需要 2~3 个月,秋季在病斑上形成囊腔和子囊孢子。
潜伏侵染是杨树溃疡病的重要特点,当树势衰弱时,有利
于发生病害。当年在健壮的树上发病的病斑,翌年有些可
以自然愈合。同一株病树,阳面病斑多于阴面。
未移植的苗木一般不发病或病害很轻。一经移植,水
分失去平衡,树势衰弱,病害便易于发生。春季发病高峰
是前年秋季侵染造成的结果,而不是当年春季侵染的缘故。
春季造林时,初定植幼林上的新病斑也是头年在苗圃感染
所致。所以,苗木带菌数量与新林地幼树的发病程度密切
相关。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是发病的重要诱因,也是我国
干旱和半干旱的“三北”地区溃疡病特别普遍而严重的主
要原因。起苗时大量伤根和造林时苗木大量失水,是初栽
幼树易于发病的内在原因。
杨树的不同种类及品系对溃疡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白杨派树种抗病,黑杨派树种抗性中等,而青杨派树种则
多易感病。青杨派与黑杨派树种的杂交晶系绝大多数也是
较易感病的。青杨、小青杨、群众杨、北京杨都是高度感
病的杨树。在抗病的派别中,有的品系是感病的,如毛白
杨是较抗病的树种,其中有些品系 ( 三倍体毛白杨 ) 却十分
感病。在感病类型中也有抗病品系。同时,树种的感病性
与其所在环境条件关系也非常密切。
4 综合防治方法
4.1 选用抗病派系或品种,不从病区或发病园圃调运苗
木。
4.2 适地适树 植树前,应根据栽植地发生溃疡病可能
性的大小选择树种。干旱、瘠薄的土壤地段属病害高发区,
忌用感病树种造林,并做好各种防治准备。
4.3 清除苗圃周围病树,以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
4.4 加强苗木管理 起苗、栽植注意保护根系;减少苗
木运输时间,以减少苗木失水量;在有条件的地方,苗木
起出后,立即浸入水中 24 h,以利于树皮含水量的保持;
栽前对根部喷以 2,4~D 丁酯之类的促生剂,有利于新根系
的生长,增加吸水力,减少病害;栽后应随即灌水。
4.5 沙地造林时,如能在幼树根部覆盖 1 m*1 m 的塑料
薄膜,非常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和提高地温,加速新根
的生长,从而提高树皮的含水量。土壤中加入吸水剂之类
等有益于保持土壤水分的各种措施,对干旱条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