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近苏轼 苏轼是宋代文学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历经磨难而笑对人生,他思想自由,品格坚贞,坦荡旷达,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他的诗如天地奇观;他的词如天风海雨。无论从哪个方面衡量苏轼都是宋文学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我们曾学过的诗词有: 教学目标: 一、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念、寝、步、寻等; 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但、耳、遂等; 当堂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二、理解作者特殊的心境;欣赏文中凝练, 含蓄,饶 有余味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主旨 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把苏轼作为自己的一个好朋友与他谈谈心 堂堂清试题 ⒈《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朝文学家。他和唐朝的 ——,——,宋朝的——,——,——,——,——并称唐宋八大家。(每空2分,共18分) ⒉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每个解释3分,共24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 ②念无与乐者 ③相与步与中庭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⑤ 寻张怀民 ⑥ 遂至承天寺 ⑦怀民亦为寝 1《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宋)朝文学家。他和唐朝的 (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询)(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每空2分,共18分) ⒉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每个解释3分,共24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 ②念无与乐者(想,思考) ③相与步与中庭(共同,一起)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连词,只是,不过)(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⑤ 寻张怀民(寻找) ⑥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⑦怀民亦为寝(卧,睡) 答案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每个音2分,共10分) zǎo xìng bǎi suì héng 藻 荇 柏 遂 横 4、默写: ①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 2(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⒌本文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 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可谓别出心裁。 一方面,它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同时,还包含着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的慨叹。一个“闲”字,貌似达观自得,实含惆怅、悲凉之意。 * * 莲 城中担上卖莲房, 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 露为风味月为香。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 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 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有《东坡全集》等,他出生于寒族地主家庭,具有远大的志向和过人的才识,20岁时考入进士,从此开始了坎坷不平的一生,任职期间,他改不了心直口快敢于坦诚相言的秉性,于元丰二年遭贬。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被贬为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的。元丰六年(1083)张怀民被贬黄州,初到时寓居黄州的承天寺,他与苏轼兄弟均有来往。文中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象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 简介本文背景 叩开生字之门。(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 zǎo xìng bǎi suì 藻 荇 柏 遂 注意句子的停顿: ①水中/藻荇交横。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叩开词句之门。(看课下注释,了解大意,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