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 数学的内容方法和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丘成桐: 数学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送交者: yaod 2004年8月14日13:37:54 于 [教育与学术]?? ?? 今天要讲的是数学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这原是苏联人写的一本书的书名,和今天的演讲 内容借过来作为演讲的名称。 今天是北大百周年校庆,五四运动便是北大学生发动的。作为演讲的引子,让我们先简略 地回顾一下“五四”前后中西文化之争。十九世纪中业以后,中国对西文科技的认识,是 “船竖炮利”,在屡次战争失利后,张之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即以 传统儒家精神为主,加入西方的技术。到了五四运动前后便有了科玄论战。以梁漱溟为主 的一派以东方精神文明为上,捍卫儒学,以为西方文明强调用理性和知识去征服自然,缺 乏生命之道,人变成机械的奴隶;而中国文化自适自足,行其中道,必能发扬光大。其时 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西方哲学家罗素等对西方物质文明深恶痛绝,也主张向东方学 习。另一派以胡适为首者则持相反意见,他们以为在知识领域内科学万能,人生观由科学 方法统驭,未经批判及逻辑研究的,皆不能成为知识。 科玄论战最终不了了之,并无定论。两派对近代基本科学皆无深究,也不收集数据,理论 无法严格推导,最后变得空泛。其实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特点。一方面极抽象,有质 而无量,儒道皆云天人合一,禅宗又云不立文字,直指心性。另一方面则极实际,庄子说 “蔽于天而不知人”。古代的科学讲求实用,一切为人服务,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造纸 、印刷术、火药莫不如此。要知道西方技术之基础在科学,实际和抽象的桥梁乃是基本科 学,而基本科学的工具和语言就是数学。 历代不少科学家对数学都有极高的评价。我们引一些物理学家的话作为例子。R.Feyman在 「物理定律的特性」一书中说我们所有的定律,每一条都由深奥的数学中的纯数学来叙述 ,为什么?我一点也不知道。E.Wigner说数学在自然科学中有不合常理的威力。F.Dyson 说:在物理科学史历劫不变的一项因此,就是由数学想像力得来的关键贡献,基本物理既 然由高深的数学来表示。应用物理,流体等大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只要能得到成熟的了解 时,都可以用数学来描述。写过「湖滨散记」的哲人梭罗也说有关真理最明晰,最美丽的 陈述,最终必以数学形式展现。 其实数学家不只从自然界吸收养分,也从社会科学和工程中得到启示。人类心灵中由现象 界启示而呈现美的概论,只要能够用严谨逻辑来处理的都是数学家研究的对象。数学和其 他科学不同之处是容许抽象,只要是美丽的,就足以主宰一切,数学和文学不同之处是一 切命题都可以由公认的少数公理推出。数学正式成为系统性的科学始于古希腊的欧机里德 ,他的「几何原本」是不朽名作。明末利玛窦和徐光启把它译成中文,并指出“十三卷中 五百余题,一脉贯通,卷与卷,题与题相结倚,一先不可后,一后不可先,累累交承 渐 次积累,终竟乃发奥微之义”。复杂深奥的定理都可以由少数简明的公理推导,至此真与 美得到确定的意义,水乳交融,再难分开。值得指出,欧机里德式的数学思维,直接影响 了牛顿在物理上三大定律的想法,牛顿距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与「几何原本」一脉 相承。从爱因斯坦到现在的物理学家都希望完成统一场论,能用同一种原理来解释宇宙间 的一切力场。 数学的真与美,数学家的体会深刻。Sylvester说“它们揭露或阐明的概念世界,它们导 致的对至美与秩序的沉思,它各部分的和谐关联,都是人类眼中数学最坚实的根基”。数 学史家M.Kline说“一个精彩巧妙的证明,精神上近乎一首诗”。当数学家吸收了自然科 学的精华,就用美和逻辑来引导,将想像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创造出连作者也惊叹不已的 命题。大数学家往往有宏伟的构思,由美作引导,例如Weil猜想促成了重整算数机何的庞 大计划,将拓扑和代数几何融入整数方程论中。由A.Grothendieck和P.Deligne完成的Wei l猜想,可说是抽象方法的伟大胜利。回顾数学的历史,能够将几个不同的重要观念自然 融合而得出的结果,都成为数学发展的里程碑。爱因斯坦将时间和空间的观念融合,成为 近百年来物理学的基石;三年前A.Wiles对自守型式和Fermat最后定理的研究,更是扣人 心魄。数学家能够不依赖自然科学的启示得出来的成就,令人惊异,这是因为数字和空间 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们的结构也是宇宙结构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必须紧记,大 自然的奥秘深不可测,不仅仅在数字和空间而已,它的完美无处不在,数学家不能也不应 该抗拒这种美。 本世纪物理学两个最主要的发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对数学造成极大的冲击。广义相对论 使微分几何学“言之有物”,黎曼几何不再是抽象的纸上谈兵。量子场论从一开始就

文档评论(0)

cxmckat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