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研究几个问题.pdf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 ) 2000 年第 4 期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4 , 2000 第 37 卷 JOURNAL OF PEKIN G UN IV ERSIT Y General No. 200 (总 200 期) (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37 人类学社会学 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 马 戎 (北京大学 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北京 100871) 摘  要 : 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也是 社会学研究者必须关注的重要领域。文章讨论了与民族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相关的八个研究专 题 : ( 1) “民族”一词的定义; (2) 民族意识的产生; ( 3) 中国多民族共同体和族群观; (4) 欧美国家的 民族观; (5) 族群与地域之间的关系 ; (6) 民族语言与教育; (7) “民族平等”和政府优惠政策; ( 8) 世 界上各民族交往沟通的前景。 关键词 : 族群 ; 民族; 国家 ( )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0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为了贯彻民族政策和实现民族平等 ,在 50 年代曾大规模地进行了 民族识别工作 ,现在正式确定的有 56 个民族。各个民族的具体情况并不相同 ,许多少数民族在语言、宗教、文 化、习俗各个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 ,其中一些民族由于历史原因成为跨境民族。1990 年我国各个少数民族人 口加在一起超过了9132 万 , 民族自治地方面积约为全国总面积的 64 % ,无论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还是从当 前其他国家民族矛盾的发展形势来看 ,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一个 重要基础条件 ,因此也是社会学研究者必须关注并进行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关于民族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与建国以来政府制定的各项民族政策的实践 ,学术界多年来开展了大 量的研究工作和许多有益的讨论 ,这是我们今天深入认识我国各民族形成历史、传统民族观念、各个历史时期 民族关系演变等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和理论基础。本文根据自己近几年来在一些地区调查研究民族发展和思 考我国民族问题中的体会 ,对几个问题提出自己一些很不成熟的看法 ,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关于“民族”定义 我国自本世纪初开始在汉语中使用“民族”这一专用词 ,但对其确切的定义始终没有统一的看法[ 1 ] 。50 年代以来我国研究民族问题的学者曾多次讨论“民族”定义问题 ,在 60 年代初期又开展了关于“民族”一词译 法的讨论。这些讨论的核心 ,是如何理解斯大林提出的“民族”定义和相关的民族理论。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并 分析这些争论究竟具有哪些实质性的科学意义时 ,恐怕不得不承认 ,当时许多观点的出发点和立论的基础是 “经典著作”的条文,而不是立足于对中国几千年民族群体的形成和民族关系演变的实际过程的客观分析。 人类的起源从地理分布上说是多元的 ,这已经由各国考古学的大量发现所证明。中国这块土地上也发现 了多处原始人类的遗迹。当各地区各族群之间的相互接触不断增加时 ,他们十分自然地会分析自己所属族群 收稿日期 ( ) 作者简介 :马戎 1950 —  ,男 , 回族 ,上海市人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师。 132 与其他族群之间存在的共性和差别 ,考虑个人和自己所属群体的“身份认同”问题 , 以便在不同的场景中把本 族群与其他族群相互区分。“必须和‘非我族类’的外人接触才发生民族的认同 ,也就是所谓民族意识。”[2 ]正 是出于这种客观需要 ,在不同的地区和具体人群中 ,出现了各地的“群体称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