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7 年度研究成果
(1) 获奖情况
1. 非线性超声成像及生物组织定征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
2007 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龚秀芬,章东,刘晓宙,刘杰惠,叶式公,朱哲民
(2) 专利
申请发明专利
序号 专 利 名 称 申 请 号 发明人
1 多通道噪声与振动的测试方法与测试仪 200710021058.4 黄华华
2 模拟反馈有源噪声控制系统中控制声源和控制电路的参数优化 200710020351.9 祖峰磊
3 功能梯度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分层层析方法 200710022393.6 徐晓东
4 拾取近场声源信号的传声器阵列 200710024401.0 蒋 斌
5 强鲁棒性语音分离方法 200710024894.8 褚轶景
6 采用非线性共振频率的偏移测定混凝土含水量和裂纹方法 200710133999.7 刘晓宙
授权发明专利
1. 一种利用单个非轴对称管道导波模式的激发进行管道无损探伤的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2007 )专利号: ZL 200410014293
程建春,汤立国
2. 多通道有源控制器
国家发明专利(2007 )专利号: ZL200510038525.5
邱小军,李宁荣
3. 液压泵有源噪声控制系统
国家发明专利(2007 )专利号: ZL200510038058.6
李宁荣,邱小军
4. 多帧运动估计中的基于模式继承的自适应参考帧选择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2007 )专利号: ZL200510094355.2
焦良葆,章德
5. 平面型复合结构超声换能器
国家发明专利(2007 )专利号: ZL200510122648.7
刘晓宙,龚秀芬,叶式公
(3) 发表论著
1. 理论物理导论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18554-9 2007.4 61.3 万字
程建春
(4)发表论文
1. Influence of the bond defect in driven Frenkel-Kontorova chains
Phys. Rev. B 75, 224303 (2007 )
Huan Xu, Weizhong Chen, and Yifei Zhu
2. Composition and its evolution inside a sonoluminescing bubble by line spectra
Phys. Rev. E 76, 026308 (2007 )
Junfeng Xu, Weizhong Chen, Xinghua Xu, Yue Liang, Wei Huang, and Xianxian Gao
3. Onset instability of a parametrically excited pendulum array
Phys. Rev. E 75, 016606 (2007)
Weizhong Chen, Wengang Lin, and Yifei Zhu
4. Spatiotemporal bifurcation of a parametrically excited solitary-wave
Phys. Rev. E 75, 03662 (2007)
Likun Zhang, Xinlong Wang, Zhiyong Tao
5. Evaluation of a shock wave induced cavitation activity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Phys. Me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