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要
名物化,一般是对动词和形容词处于主语和宾语位置时的性质而言的。自《马
氏文通》问世以来,语法学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各家的研究都试
图解决汉语中词类与句子成分的矛盾问题。本文回顾了各个时期名物化问题的研
究成果,以主宾语位置上的动词为讨论对象,探讨名物化问题的核心问题:主宾
语位置上的动词的词性判定问题,并反思各家研究的得失。
本文主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综合叙述汉语语法学界对于名物化问题的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讨论了名物化的对象问题。名物化研究中不应该把主语和宾语位置
上的单个动词排除在外。汉语中的动名兼类现象与名物化问题的关系错综复杂,
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动名兼类词以动词身份出现在主语和宾语位置上时才是
名物化问题研究的对象。
第三部分回顾了汉语语法学界关于主语和宾语位置上动词的词性判定问题
的研究。
第四部分从语言的层次性角度出发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反思。引入动名词概念
处理名物化问题,是承认在特定的条件下某些语言现象具有两重性而采取的灵活
处理办法。这种处理办法可操作性强,理论上能自圆其说,而且既有利于句法分
析和语义解释,又有利于保证整个语法体系没有明显的矛盾。
关键词:动词名物化 动名词 回顾 反思
I
Abstract
Nominalization,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issue on the feature of verbs and
adjectives that appear on the position of the subject and object in Chinese. Since the
Ma Shi Wen Tong came out, discussion on this issue has never stopped. Various
studies have attempted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Chinese parts of speech
and sentence elemen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results of the
studies on the core of the problem about nominalization issue: which word class those
verbs appearing on the position of the subject and object should be brought into in
Chinese, and reflects the successes and failures of each study.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following main parts:
The first part briefly narrat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Nominalization of each
period.
Part II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the target of studies on nominalization. The
single verb in subject or object position should not be excluded from Nominalization
Study. There is a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bal nominalization and verb-noun.
It is an acceptable method to bring the specific issues into concrete analysis. That is to
sa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九讲混一南北与中华民族大统合(元朝时期)-第十讲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巩固壮大(明朝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大讲堂课件.pptx VIP
- 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2024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pptx VIP
- 2025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新版.pdf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题汇总.pdf VIP
-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绪论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pdf VIP
- 2025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八讲 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内聚发展(辽宋夏金时期).docx VIP
- Ti-Mg脱氧工艺对低碳钢板气电立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pdf VIP
- 2025年“国学小名士”专题知识竞赛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八讲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内聚发展(辽宋夏金时期)-2025年版.pdf VIP
- 初一英语上册英语竞赛试题.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