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XX历史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在**历史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大家围绕**历史文化,从历史的纵向上追根溯源,从文化底蕴的深层次挖掘整理,一些看法很有见地,使我很受启发。我就历史文化问题也谈几个观点。
一、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文化发展普遍联系看,中华民族文化构成是“一体多元”,内容丰富多彩
从世界历史看,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孕育了世界四大古代历史文化。历史发展到今天,世界四个古老文明摇篮所孕育产生的文化体系中,中华民族文化是惟一尚存的文化体系,是惟一生生不息延续至今而没有出现过历史断层的民族文化。追根溯源,究其原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大特点是丰富多彩,本质是“一体多元”。她既充分吸收了印度、阿拉伯、中亚和东南亚等多种外来文化,形成了“东方文化圈”。同时,更吸收涵盖了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文化,是各民族文化融汇后的结晶体。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得以不断延续、丰富、发展的根本原因。
过去提及中华文化,很多人都有一种观念上的局限,好像只有“仰韶文化”、“蓝田文化”、“大汶口文化”才能称之为中华文化的根,一般都把目光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认为她是封闭在长城以内孤立发展起来的文化。其成因主要是儒家“三代同源”、“万古一系”思想长期影响的结果。所谓黄帝“一统疆土立华夏,劈开荒昧缔文明”,“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尧、舜、禹、稷皆出黄帝,稷、契、尧同父,但各异姓”,于是“内诸夏而外夷氐”,华夏居中央,蛮、夷、戎、氐居四方,由此而确定中原地区为华夏文明之源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古发现的不断深入,人们才把目光逐渐延伸到长江流域,确定南方文化区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长江上游的宝墩文化,它的文明程度相当于中原的龙山时代;长江中游以石家河文化为代表,有着庞大的古城群落;长江下游则以良渚文化为代表,它的玉器制作非常精致,还发现了大型祭坛和贵族坟山。进入20世纪后,考古发现日益增多,史学界逐步认识到中国北方是另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北方古文化不是中原古文化的衍生,而是同黄河流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一样,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区域之一。北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可从几个方面来见证:一是在史实记载中有据可查。北方民族文化很早就见诸我国的历史记载。大量的史料证明,自三代、秦、汉以后,北方各族与中原民族接触频繁,不断融合,继匈奴独霸漠北建立匈奴国之后,鲜卑、回纥、契丹、女真等都相继建立过地方政权,有的如昙花一现,有的则立国达数百年之久,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包括黑水靺鞨、女真以及满族、赫哲族等不同民族不断给中华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尤其是以蒙古族、满族为代表的北方民族,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跌宕起伏、几经沧桑,他们或雄踞北方,或逐鹿中原,跃马挥鞭、崛起朔漠,最终统一了全国,为今日中国版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在考古发掘中有证可考。考古学的发现对北方文化的历史与渊源提供了有力的佐证。20世纪70年代末,呼和浩特东郊大窑村一带发现了旧石器遗址,数以千计的旧石器重见天日,早的可追溯至50万年以前,迟的也在1万年前,分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中期和晚期,大致和远古的“北京人”、“和县人”处于同一个时代。大窑村遗址同后来的“河套人”、哈尔滨附近顾乡屯一带的远古居民、宁夏水洞沟地带的远古居民、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远古居民以及广泛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的细石器文化的创造者,相互构成了一条北方文化的历史源头。三是在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我国许多文学作品都对北方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写和刻画。《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与北方突厥族战事的频繁。著名作家金庸先生撰写的文学作品《碧血剑》,提到的“渤泥国”应该是自628年大祚荣立国至926年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灭,前后立国219年的“渤海国”。毛主席在《沁圆春.雪》中也用“一代天骄”词句对成吉思汗这位征服了亚欧大陆大部分,开疆拓土、丰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领导人卓越才能的认可。由此可见,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中,北方文化功不可没。没有北方文化的滋润与充实,很难造就出如此绚丽多姿、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正是这些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经济类型的文化区域在逐步取得“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实现“大一统”的中国,才共同缔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所以,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上,我们一定要抛弃狭隘的民族观念,不能一提中华文化就是大汉民族文化,而排斥其他民族文化。正确的历史文化观应是:中华文化是一个整体,是多民族的多元文化所构成。
二、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正确看待历史的变迁、文化的延续,不难看出,三江地区在历史上并不是亘古荒原,而是一片具有悠久历史的神奇土地
三江平原地区曾是挹娄古都,五国盛地,满族故乡。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居住在三江平原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上海市罗泾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 19.2 证明举例(第2课时)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 试论我国高职教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20141028495649593.doc
- 上海市罗泾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 十字相乘法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 试论我国旅馆业治安管理模式的优化与选择201412315196591.doc
- 上海市罗泾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 24.2 比例线段(第1课时拓展练习课)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 试论现代品牌名称中的传统文化性.doc
- 上海市罗泾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 24.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第2课时学习重心概念及其定理)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 试论现阶段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与对策.doc
- 上海市罗泾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 24.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doc
- 试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2014256135528820.doc
-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浅谈如何上好五年专物理的第一次课.doc
- 互联网文化与电视文化的碰击与重构201336585923468.doc
- 浅谈构建我国电力行业监管会计制度必要性研究.doc
- 合宁高速公路全椒段维修施工安全管理.doc
- 河流健康的内涵20131029610384205.doc
- 化学论文——从创新教育的视野看化学教学评价的改革.doc
- 浅谈关于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几点思考2014243174636385.doc
- 化学论文——浅谈中考化学复习要克服的问题.doc
- 核心竞争力与高职院校发展2014719210924320.doc
- 浅谈规范网络言论,构建和谐网络文化201449185913156.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