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2014719295925601.docVIP

社会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201471929592560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在我看来,职业教育可以界定为:在一定时间 (三年或者二年不等)和一定空间(职业学校,包括职业高中、中专和技校)里,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 (教师)对某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一般是初中或者高中毕业生)进行知识和技能训练,使他们掌握从事某一具体职业(职业是劳动者为了生活所得而发挥个人能力,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报酬的、专门类别的工作及由此获得一种特定的劳动角色[1])能力的教育形式。虽说职业教育还被人们赋予其它一些功能,但职业教育产生并且得以存续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人们的就业服务,否则,职业教育将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所谓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也主要是为经济发展培养大量适当的劳动者和有一定技术的中初级技术工人(其实就高级技术工人成长的规律和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和训练状况来说,职业学校也只能培养低层次技术工人,因为高级乃至中级技工更多的是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职业学校的实习设备和训练时间、师资水平等都很难保证培养出时下企业高薪聘请的“高级技工”),进而为经济发展服务。   从理论上说,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证据是充分的,而且中央和地方政府也不可谓不重视,学界也曾援引发达国家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及其重大作用等进行了阐述。但实际情况似乎并不像我们的预期。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又是什么原因限制了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正确判断呢?我认为,从社会结构变化的角度分析,兴许可以部分地回答上述问题,即使不能,起码也能开阔我们的思路,并对预测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有所帮助。   一、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社会结构变化的趋势   谁都不是预言家,未来的事情不好预测。但鉴往可以知今,前瞻性思考的真理性往往即深藏于对往昔的回顾之中。[2]对我国社会结构变化的预测也是这样。通过分析过去与现在社会结构的特点,我们可以找到其未来变化趋势的蛛丝马迹。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社会的自由空间逐渐扩大,资源流动不断加速,并在一定程度上松动了传统集权体制在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基础,整体性、同质性社会开始解体,引发了中国社会结构的重大变迁。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趋势下,由于政府及时放松了对经济领域的过度干预和严格控制,因而有效地促进了社会领域的分离和社会结构的调整。我们已经看到,在我国现实社会中,不仅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甚至包括意识形态)之间拉大了距离,各自获得了相对独立的社会地位,而且各个领域开始更多地去追寻属于自己的目标,同时各自的价值原则更趋独立。与此伴随的是社会结构的变化。   1.城乡二元结构的变化   过去28年中,中国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集聚速度不断加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78年末的17.92%一路提升至2004年末的41.76%。大致说来,中国人口结构城市化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在1978年至1984年间,伴随农业改革与逐步放开农产品价格管制,大量农民进城寻找新的出路,6年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平均每年上升 0.85个百分点。第二阶段出现在1985年至1995年间,受城市及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影响,城镇职工开始分流,下岗职工数量逐步增加,以往城镇第三产业新增就业岗位中主要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人口占据的情况发生改变,11年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平均每年上升速度下降到0.55个百分点。第三阶段出现在1996年以后,在当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由上年的29.04%大幅提升5530.48%,升幅达到1.44个百分点之后,随后9年基本上维持在这一水平,10年间平均每年上升1.41个百分点。鉴于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放宽城镇户籍制度,包括省会级城市也将逐步取消农民进城的户籍限制,加上进口农产品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导致国内农业劳动力过剩现象不断加剧。相信在未来10年内,中国将进入新一轮人口结构城市化高峰。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有望超过60%,甚至达到65%。[3]   2.阶层结构的变化   作为一个简约的例子,我们可以对50多年来的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进行扫描。新中国建立时,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社会,社会的整体结构保持着传统农业社会的格局。之后社会成员地位的获得因为战争和现代教育制度的引入虽然有所变化,但在总体上变化不大。   1949年至1978年,宏观制度(如作为制度的意识形态,还有资源分配制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的整体结构进行了全面重构,在这个过程中,也彻底改变了个人社会地位获得的途径。以后者为例,首先,教育制度曾经是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重要通道,而教育制度的变革使得社会成员对接受教育与地位获得的既得关系失去了预期;其次,职业流动曾经也是社会成员向上流动进而改变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路径,资源分配制度的变化使得职业流动基本上被意识形态所包围,社会成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