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2014-2015高中历史 2.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每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1高考一搏.docVIP

(课堂设计)2014-2015高中历史 2.1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每课一练 人民版必修1高考一搏.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权威资料!

一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基础达标]                    1.某位同学在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书籍时,看到下面两幅图,图一至图二代表清朝与某国贸易关系的转变。图中的某国指的是哪一个国家(  ) 图一 清初时期     图二 清中叶时期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2.1840年4月,英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支付军费案、派兵侵略中国的对华政策。英国发动这场“可耻的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改变中英贸易的不利局面 B.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 C.实现对中国的全面征服 D.保护鸦片走私者的切身利益 3.“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虎门条约》的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  )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4.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思想家章炳麟在1905年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个庆有。下联为: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此联抨击的现象主要是(  ) A.西方侵略者的贪婪 B.最高统治者的腐朽 C.外交官员的卖国 D.广大人民的麻木 5.《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6.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其中规定“各国货物,均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税”。美国提出这条规定的目的在于(  ) A.提高中国的关税税率 B.插足其他列强在华“势力范围” C.取消其他列强在华侵略特权 D.独享列强在华侵略权益 7.中国在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的祝贺声中进入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 A.火烧圆明园 B.割占宝岛台湾 C.签订《辛丑条约》 D.提出“二十一条” 8.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  ) 中英《天津条约》签字    外国侵略者坐在清              宫皇帝的御座上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能力提升]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的一段对话: 伊藤博文:“停战多日,期限甚足,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订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鸿章:“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博文:“只管辩证,但不能减少。”李鸿章:“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所为。”伊藤博文:“日限既定,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材料三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邱逢甲的《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对话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对话双方的态度怎样?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认为是什么人出卖了台湾?这种认识是否正确?说明原因。       (3)材料三中这首诗写于哪一年?“春愁”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1.C 2.B 3.C 4.B 5.C 6.B 7.C 8.C 9.(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伊藤博文:盛气凌人,蛮横强硬。李鸿章:狼狈应酬,俯首听命。弱国无外交。 (2)李鸿章等人出卖了台湾。不正确。李鸿章等人有责任,但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1896年。抒发了被迫割地的悲愤和爱国之情。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ubeiren_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