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影响.docVIP

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廖晓勇,陈治谏,刘邵权,王海明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为探讨三峡库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峡库区五桥河流域内3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旱地、柑橘园、林地)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土壤孔度、渗透率变化由大到小的次序为林地(柑橘园(旱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由大到小次序为林地(柑橘园(旱地。这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人类耕作活动、对土地的劳力与经济投入不同密切相关。林地受人为扰动少,因而土壤肥力高;柑橘园、旱地受人类耕作活动影响大,但因柑橘园经济产出效益较高,农户对土地的投入相应较高,使得柑橘园土壤肥力高于旱地土壤。五桥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三峡库区S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5)01-0099-03 土地利用作为人类利用土地各种活动的综合反映,是影响土壤肥力变化最普遍、最直接、最深刻的因素[1]。紫色土坡地是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和入库泥沙的主要来源[2]。本文探讨了五桥河流域3种典型的紫色土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对于三峡库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培肥地力、减少养分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本研究区域位于三峡库区中部的万州区五 Table 1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soil sample 监测样点位置海拔/m 地貌成土母质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 T1 30(46(8N, 108(29(4E 268 浅丘 沙溪庙组 旱地、柑橘园、林地 灰棕紫泥 T2 30(45(13N, 108(33(9E 788 单斜深丘 蓬莱镇组 旱地、柑橘园、林地 棕紫泥 桥河流域(108?25′~108?35′E,30?42′~30?49′N),面积29.5 km2,地势东高西低,海拔200~1118 m,地貌以丘陵、低山为主,出露紫色地层为侏罗系沙溪庙组和蓬莱镇组,紫色土类型主要为灰棕紫泥和棕紫泥;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4~19℃,年均降水量1000~1350 mm,年均日照时数1300~1600 h;地带性森林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破坏殆尽,现有植被以次生林被和灌丛草被为主。 研究方法 在五桥河流域内根据海拔、地貌、母质等因子选择3个监测样点(表1),2003年10月按1 个地类2个监测样方的采样方案,在每一个监测样方重复采取3次表层0~5 cm、5~10 cm、10~20 cm土壤混合样。室内采用环刀浸水法测定土壤、孔隙度,用渗透筒法测定土壤渗透率,用体积质量计速测法测定土壤颗粒组成(国际制),用常规土壤农化分析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3]。 结果分析 2.1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渗透率和颗粒组成是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土壤的水、气、质地和结构等综合物理状况,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大,直接影响到土壤中根系穿插能力、微生物活动和物质转化过程。土地利用对表层土壤物理性质影响明显。由表2可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体积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旱地(柑橘园(林地,土壤颗粒组成中0.02 mm颗粒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林地(柑橘园(旱地,这均反映了土壤的肥力状况,因为土壤体积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4],而0.02 mm颗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5]。土壤孔度、渗透率变化由大到小的次序为林地(柑橘园(旱地,这反映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的通气、透水能力大小。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则地表覆盖及人为干扰影响程度不同,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进而深刻影响土壤的养分贮量和养分有效性等肥力状况。 监测样点 地类/(g(cm-3) 孔度 /% 渗透率 /(mm·min-1) 颗粒组成/% 2~0.02 mm 0.02~0.002 mm 0.002 mm T1 旱地 1.33 49.81 3.45 53.32 32.42 14.26 柑橘园 1.26 52.45 4.18 50.94 33.82 15.24 林地 1.21 54.34 7.03 47.47 37.25 15.28 T2 旱地 1.37 48.30 2.89 54.85 31.47 13.68 柑橘园 1.22 53.96 5.02 49.54 34.37 16.09 林地 1.19 55.09 8.76 43.13 40.51 16.36 监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