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论文集】.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才培养模式 目 录 1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3 2现代制造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7 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5 4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18 5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1 6基于实践教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5 7高素质、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8 8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探索 33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马敬卫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济南250002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论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结合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全面总结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模式 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并名副其实地占据着我国教育领域的“半壁江山”。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下简称“16号文”),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指明了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与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等特点。因此,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必须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创新以工学结合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带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的重建、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等建设。 山东电专在2008年为了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16号文精神,提出了在2009年以高质量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结合我校的实际重点在“建、改、管”上下工夫,使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为此,把近期我们的一些认识和做法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1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按照16号文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工学结合是指: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对于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各国都有一些自己习惯的称呼,如:美国称之为“合作教育”或“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英国称之为“三明治教育”,我国则称之为“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 我校自1999年与山东电科院合并重组以来,达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学、研”一体化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高度融合,办学体制和机制也有了新的突破。这一做法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认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3%以上。 2传统教育模式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传统教育模式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的比较 3逐步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体系16号文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国家、地方(省级)、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基于上述要求,在新的专业结构体系中与过去的专业设置相比,将有两个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一是专业群内共享公共技术平台(包括课程、师资、实训条件等),其教学内容相对稳定,有利于教学建设和

文档评论(0)

lingyun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