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第三章 大气卫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可观察有害效应的最低水平(LOAEL)的选择原则: 一是个案资料,即使发现有潜在的健康影响,这类资料也不宜用作确定准则值的基础; 二是可导致病理改变的最低观测效应水平的资料,这类健康结局要给予更高的关注; 三是有明显改变的病理效应资料,在制订基准值时应给予主要考虑和参考。 * * 二、我国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 1. 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 2. 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 3. 应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 4. 选用最敏感指标 5.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 卫生上安全可靠、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 * * 可行性 经济上的考虑 卫生标准是卫生监督、监测和评价的依据。如果某项标准订得过严,要达到标准可能需要耗费很多人力物力,在国家经济情况不允许得情况下,这个标准就不能执行。 技术上的考虑 如果标准过严,现有得污染控制工艺技术达不到标准得要求,经过努力改进仍然达不到,这个标准也不能执行。如果检验方法技术要求很高,大多数单位不能做,这个标准也不能执行。 * * 三、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方法 (一)流行病学方法 (二)大气中有害物质嗅觉阈和刺激作用阈的测定 (三)毒理学试验 (四)快速计算方法 (五) 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 * * 三、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方法 大气中有害物质嗅觉阈和刺激作用阈的测定 嗅觉阈是在实验室内,用嗅觉阈测定装置对嗅觉功能正常的健康人做实验后确定的。 试验可得到最低可嗅浓度和最高不可嗅浓度。各种毒物的嗅觉阈或刺激作用阈。 也可在距污染源不同的距离,污染物不同浓度地区询问居民的主观感觉。 * * 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方法 毒理学试验 1.吸入染毒 (1)急性吸入染毒 (2)亚急性和亚慢性吸入 (3)慢性吸入染毒试验 2.气管注人法染毒 * * 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方法 毒理学试验 吸入染毒 急性吸入染毒 目的在于观察有害物质的急性毒性大小(以半数致死浓度即LC50表示)、毒作用的基本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 * * 吸入染毒 亚急性和亚慢性吸入染毒试验 目的是观察中毒症状、功能改变、病理变化等。 慢性吸入染毒试验 目的是要发现较低剂量在长期作用下的毒性表现,并确定该毒物经呼吸道染毒的阈浓度和阈下浓度。 * * 毒理学试验 气管注人法染毒 适用于颗粒物染毒。颗粒物可制备成生理盐水混悬液进行染毒,也可将颗粒物中的有害成分提取,再用提取物进行染毒。此法需在动物麻醉下进行难度较大,故适宜作急性试验 * * 毒理学试验 整体动物实验常用的观察指标 呼吸功能检查 形态学检查——病理改变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除整体试验外的体外试验 肺灌流 肺组织切片培养 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培养 * * 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方法 ?流行病学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或收集大气污染监测资料,获得大气污染物浓度及具有远期危害的污染物情况。 选择敏感、特异、客观的指标进行人群健康效应测定,收集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肺癌死亡率等资料。 对上述资料向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人群受影响程度。 ? * * 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方法 快速计算方法 可根据生产环境中暴露量、暴露时间等数据及经口染毒资料进行推算。其结果仅提供一定参考。 * * 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方法 健康危险度评价方法 方法的要点 是将有阈毒物或无阈毒物的毒效应外推到人,将高剂量外推到低剂量。 方法是收集现有的研究报告,包括理化特征、毒性、毒理、流行病学等,尽量全面。然后对资料进行筛选,选出完整可信的报告,进行分析,包括毒性鉴定、暴露评定、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和危险性评定。最后得出这个被研究的毒物的可接受的水平。 * * 大气质量标准制订的关键 参考浓度(reference concentration,RfC) (1)通过动物实验资料,求得未观察到有害效应的剂量水平(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或观察到有害效应的最低剂量水平(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LOAEL); (2)将上述参数除以不确定系数(uncertainty factor; UF),得出RfC。 UF包含5项内容: 人群个体敏感性的差异、 动物资料向人推导、 从亚慢性实验资料推导慢性实验结果、 以LOAEL代替NOAEL 数据资料不全等带来的不确定性。 非致癌物的RfC制订中UF最大不应超过3000。 MF用于修正UF中不包含的内容,它在0和10之间,但必须大于0。 由于上述NOAEL法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目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