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材料内容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A项不符合史实;C、D两项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交流,但其目的并非获得财政和经济援助。 【答案】 B 三、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同” 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坚决反对殖民霸权的斗争 “异” 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异。在冷战格局下,最重要的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2014·南宁高一期末)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实质反映了亚非国家间( )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C.宗教信仰存在差异 D.对“共产主义”看法不同 【解析】 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宣传画,它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是( ) A.不结盟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解析:注意抓住时间限制为20世纪50年代,并且图片体现了中苏的友好关系,这是由于新中国实行了“一边倒”政策,故答案为B项。 答案:B 2.(2014·宜昌高一期末)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说明( )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中苏国家利益的差异 解析:从周恩来说的话中可以看出我们跟苏联在战略上联合,在战术上独立,这说明我们并不是无原则地倒向苏联,而是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答案选C项。 答案:C 3.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大型彩色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 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 解析:“黄金法则”实际上体现了尊重国家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与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相符。 答案:C 4.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解析: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其目的是说明中国处理与印度关系的基本原则,印度既是中国的邻国也是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答案:B 5.(2014·梅州高一期末)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推动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解析:材料的有效信息是“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可知这是日内瓦会议,故B项正确。A、D两项与万隆会议相关,在印尼的万隆举行;C项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言 材料三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具体有哪些内容? (2)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3)综合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作用。 解析:第(1)问和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3)问“特点”则要通过对近现代中国的外交比较得出结论,“作用”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提出的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和协议的达成;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有本质的不同;体现了原则上的坚定性和方针上的灵活性。作用: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外交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高考演练 1.(2014·广东文综,4分)在二战后非殖民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课堂导航】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8.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
- 【课堂导航】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11.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doc
- 【课堂导航】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11.2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doc
- 【课堂导航】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12.1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doc
- 【课堂导航】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12.4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doc
- 【课堂导航】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选修三.2分子结构与性质.doc
- 【课堂导航】2015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选修三.3晶体结构与性质.doc
- 【牛津版】2014高二英语单元知识点复习:Book5 Unit2.doc
- 【牛津版】2014高二英语单元知识点复习:Book8 Unit1-4.doc
- 【牛津版】2014高一英语单元知识点复习:Book1 Unit1.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