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科技抗灾夺丰收技术要点之三:重大病虫害防治.pdfVIP

秋粮科技抗灾夺丰收技术要点之三:重大病虫害防治.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秋粮科技抗灾夺丰收技术要点之三:重大病 虫害防治 受病虫源基数大、气温偏高、台风登陆次数多和持续降雨等因素 的影响,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部分地区病虫害重发频发,发生程 度显著重于上年同期。要夺取秋粮丰收,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认真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 中晚稻重大病虫防控技术 一是综合运用农艺控害措施。提倡水稻健身栽培,结合搁田、肥 水管理等农艺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稻田生态环境。晚稻移栽 缓苗后至抽穗前,可实行稻鸭共育,控草防病治虫。二是推广应用绿 色防控技术。优先选用生物防治、性诱剂诱集和灯光诱杀技术,保护 利用自然天敌,尽可能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可 于卵孵化盛期喷施Bt 制剂;稻飞虱、螟虫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设 置频振式杀虫灯,每盏灯可控制30-50亩稻田;二化螟、稻纵卷叶螟 蛾期,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每亩1个诱芯,连片设置,降低 田间虫口密度;稻瘟病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井.蜡芽等 进行预防,叶瘟于田间出现急性病斑、发病中心或病叶率达到10% 时,均匀进行喷施,穗颈瘟于破口初期全面喷施预防;稻曲病可选用 井.蜡芽进行预防,于孕穗破口前7-10 天喷施,遇连阴雨天气时,破 口期第二次施药;纹枯病选用井冈霉素、井.蜡芽进行预防,于病丛 率20%-30%时喷施。三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根据监测调查结果和 病虫防治指标,选择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实行达标防治。 防治害虫,应放宽分蘖期,重点保护成穗期。每个农药品种每季使用 不超过2次,避免产生抗药性。预防病害时,要做到水量充足、喷雾 均匀;防治稻飞虱,封行后应分厢对准稻株基部喷药,施药后田间保 持浅水层2-3 天,以保证防治效果。中晚稻生长期间气温高、日照充 足,田间作业应选择在清晨和傍晚进行,避免正午高温时喷药,并做 好防护,避免农药生产性中毒事故。杜绝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剧毒农药 以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稻田使用。四是实施应急防治和专业化统防 统治。根据水稻病虫发生危害特点,如“两迁”害虫严重发生区应抓住 低龄若(幼)虫高峰期、稻瘟病常发区应抓住水稻破口抽穗期、稻飞 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发生区应抓住水稻秧苗期以及成虫向稻田迁移 高峰期,采取专业化防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措施,集中打好统防统治、 联防联治战役,努力提高防治效果。五是抓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 预防和防治。随着中稻普遍进入穗期、晚稻进入拔节期,长江中下游 单季稻和单双季混栽稻区中晚稻田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将陆续显症, 局部已出现重发病田。各地要加强晚稻前期南方黑条矮缩病的预防和 控制,田间发现感病植株,要及时拔除或踩入泥中,减少本地毒源, 病丛率超过50%的重病田应及时翻耕改种。带毒白背飞虱迁入稻田初 期,应本着治早、速效加持效的原则,选用噻嗪酮、醚菊酯、吡蚜酮 等速效和持效药剂进行药剂防治,对已感病稻田,可采取喷施叶面肥 和病毒钝化剂等措施,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减少损失。 秋季蝗虫防控技术 一是积极推行生态控制。适宜改造蝗区,应结合土地开发利用, 继续大力推行种植苜蓿等蝗虫不喜食作物,逐步减少蝗虫适宜孳生面 积。二是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湖库及水源区、自然保护区以及低密度 蝗区,应尽可能优先选择使用绿僵菌、蝗虫微孢子虫等微生物农药进 行防治,尽量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蝗区生态环境。三是突出抓好应急 防治。重点发生区,应根据拉网式普查结果,对高密度蝗蝻发生区域, 采取飞机防治和地面专业队防治相结合措施,抓住蝗蝻3龄和4龄盛 期,突出做好应急防治,确保蝗虫不起飞成灾。 玉米螟防控技术 一是积极推广成虫诱杀措施。利用玉米螟趋光、趋化性,根据监 测预报结果,抓住成虫羽化期至产卵前这一关键时期,采取灯光诱杀 和性诱剂诱控措施,有效杀灭成虫,减少田间虫卵量。悬挂杀虫灯时, 两灯间距为150-200 米为宜,在玉米螟羽化的始期开始,到羽化末期 结束。安放性诱剂时要在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的始末期安装,一般 每2亩地安放一个诱捕器。二是适时采取化学防控措施。严重发生区, 使用新型高杆喷雾器,进行施药保护,降低危害损失。当心叶末期花 叶株率达10%以上时进行普治,在虫穗率达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 头时,要立即防治。防治时可选用3.6%杀虫双颗粒剂1kg/亩或毒死 蜱•氯菊350-500g/亩点心撒施在叶鞘内。 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 一是应用农业防治技术。及时采取开沟排水等健康栽培措施,增 强作物抗病能力。二是及早处置大田中心病株。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 除,带到田外深埋(深度1米以上),病穴处撒石灰消毒,对病株周 围50 米范围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