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8卷第 6期 过 程 工 程 学 报 Vb1.8NO.6
2008年 12月 TheChineseJournalofProcessEngnieering Dec.2008
电导率法研究W/O微乳液中Pd纳米微粒的化学破乳负载
周永华, 叶红齐, 钟 宏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摘 要:利用水一Tween.80一Span.80一环己烷微乳液合成了粒径为5~10DIT1、高度分散的Pd纳米微粒.结果表明,随着
破乳剂用量的增大,含 Pd微乳液与破乳剂的混合体系依次呈现微乳液、分层、胶体或微乳液体系.破乳剂的亲水性
与分子结构是影响破乳行为的主要参数.利用混合物体系分层与再均相的临界区域,在微乳液浸渍仪.A12O3载体的同
时,使其中的Pd纳米微粒破乳沉积,实现了Pd在载体表面的均匀负载.TEM及XPS分析表明,Pd的微粒粒径为 1O~20
nm,以单质形态结合于载体表面.
关键词:W/O微乳液;电导率;化学破乳;钯;纳米微粒
中图分类号:TE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6X(2008)06—1163—04
1 前 言 微乳液合成的Pd纳米微粒为前驱物,制备了Pd/o~一A12O3
粉状催化剂,并对 Pd粒径、分布及结合态进行了表征.
传统的负载型催化剂大多以多孔物质为载体,利用
2 实 验
纳米尺寸孔道的限制作用,通过溶液浸渍法将活性组分
负载于孔道中.对于传质过程控制的反应,活性组分的 2.1药品和试剂
深层分布不利于获取较高的反应速率与选择性.因而, Tween.80(药用级),Span一80(化学纯),氯化钯
开发一定厚度的活性组分分布于表层的蛋壳型催化剂, (PdC12,Pd含量 60%),环己烷、甲醇、乙醇、四氢呋
是提高活性组分利用率、催化活性与选择性的有效途径. 喃(THF)、丙酮、硼氢化钾均为分析纯.0一【A12O3载体,
目前,蛋壳型催化剂仍采用多孔载体,通过改变浸渍液 AI98%,平均粒径 75 m,山东铝业公司提供.
的配比及 pH值,使活性组分在表层一定深度分布.若 2.2微乳液法合成Pd纳米微粒
以无孔物质为载体,则可能使活性组分完全分布于表 根据 Tween一80一Spna一80[质量比4:1,亲水疏水平衡
面,从而大大降低活性层厚度.但传统的溶液浸渍法无 值HLB (Hydrophile—LipophileBalanceNumber)=13]、
法实现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负载,必须借助其他手 水、环己烷的拟三元相图,选择稳定微乳液的组成为环
段,如有机金属化学沉积(MetaUorganicChemicalVapor 己烷:混合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质量 比)=78.02:20:1.98.
Deposition,MOCVD)¨j、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Vapor 微乳液中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用 表示.还原方
Deposition,PVD)[等. 式为含 PdC12.4NaC1水溶液(浓度 0.06mo1/L)的微乳液
W /O微乳液合成的纳米微粒粒径为 1~100nlTI,可 用KBH4水溶液(浓度0.4mol/L)直接还原.
稳定存在于微乳液的水核中,且粒径分布窄[3-6].近年 2.3含Pd纳米微粒微乳液的化学破乳实验
来,有研究_【sJ以微乳液中的纳米微粒为前驱物,通过添 将含 Pd纳米微粒的微乳液与一定量化学破乳剂混
加化学助剂破乳、陶瓷错流过滤及乙炔火焰燃烧方法, 合,搅拌 5min,静置,观察混合体系的相变过程及 P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_4_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和除草活性.pdf
- _H_2O_2分解动力学_教学实验方法的改进.pdf
- _V_上_数量_构式的语义功能及其语法化.pdf
- _目的原则_与目的分析_下_语用话语分析新途径.pdf
- “口述世系”“口述家谱”与略论.pdf
-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产业路径.pdf
- 【专题】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ppt
- 1,2—二氯乙烷急性吸入染毒脑组织损伤形态学研究.pdf
- 3,5-二硝基苯甲酰基高效液相色谱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制备与评价.pdf
- 3.3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79827.ppt
- 电刷镀技术对Fe_3Al基合金室温环境脆性的改善作用.pdf
- 动_静脉瘘术后并发症及处理_文献综述_.pdf
- 笃斯越桔花色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_刘荣.pdf
- 短期胰岛素强化对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_李利辉_陈凯东_窦汝香.pdf
- 对我国规模奶牛养殖模式的思考-中国奶牛产业网.pdf
- 多环芳烃分子结构的距边矢量表征及其气相色谱保留指数预测.pdf
- 非小细胞肺癌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蛋白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的关系.pdf
- 汾酒大曲根霉糖化酶的研究_菌种选育与产酶条件的初探.pdf
- 改进的QuEChERS-GC-ECD法测定苹果中4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pdf
- 高二生物基因工程的应用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