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咱们村的好掌柜”——记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史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刘晓江.pdf
从这里,我们读懂村官 /责编:安清秀 /E—mail:nonqkevuanaqx@126.com
‘‘咱 们 村 的 好 掌 柜 ,,
记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史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刘晓江
口上官培龙 王瑞锦
从农家少年到英武军人,再到转业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 中,刘晓江以70%的选票当选村委主任。然而,由于其公务员
直至成为一名共和国最基层的村官,刘晓江用近乎传奇的人 的身份没有得到上级的认可,他一时无法就职。阳城县委为此
生经历追逐着 自己的梦想,实现着人生的理想。从 1999年底 专1]开会研究,在鼓励干部到基层任职的大氛围下,几经调
在村民盛f青邀请下回村任职,到2008年年底在第八届村委会 研,几经推敲 ,最后作出批复:在户籍转回当地后 ,国家公务员
换届选举中近乎全票当选村委主任 ,8年来,他用赤诚、魄力、 可以回家乡任职 ,从而扫清了他回乡任职的最后一道障碍。
能力把村民潜意识中 “他可能行”的想法变为 他“确实行”的由 2000年4月,刘晓江正式回村挑起了村委主任的担子。
衷认可和赞扬,体现出一名共产党人不求名利、一心为民的高 誓把 “黑色”变 “绿色” 身体力行抓林业
尚情操。村民亲切地称他为 “咱们村的好掌柜”。 如果说,刘晓江在回家乡任职之前对史山村的状况有一
我们无须用一组组数字来体现史山村煤炭生产与销售、 定的了解,并对自己任职后会遇到的困难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林业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生态旅游4大产业 日新月异的发 的话,那么,他就职之后所遇至0的困难远比他想象的要多得
展,单从进入新世纪以来集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村民人均收 多。工作无章可循,各项事业处于瘫痪状态。现实的状况,打乱
人大幅增长的数字,便可真切地体会到刘晓江任职以来,史山 了刘晓江原本想马上大干一番的计划,他不得不从消除村民
村集体经济实现的跨越性发展和村民收入的可持续性提高。 的 £、病、激励村民奋发向上人手。
据不完全统计,进入新世纪,史山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年年 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刘晓江从整顿班子工作
以接近20%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年底 ,集体纯收入达 1亿 作风入手,坚定两委成员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信心。在听取
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7000元 ,高于山西省农村平均水平 广大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史山村迅速制定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
近 1倍以上,从而获得了全国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度,把以前遇到事才开会研究对策的懒汉做法变为制度对事不
成为山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对人的严肃工作作风,从而使该村做事有章可循,规范了上至
乐将 “金碗”换 “泥碗” 几经曲折当村官 村委成员、下至普通村民的言行,整顿了村风,稳定了民心。
1999年年底的一天 ,史山村的几个老党员作为村民代表 围绕如何改变靠山吃山的传统做法,刘晓江动足了脑筋。
走进了时任阳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矿山安全监察室主任刘 一 方面,他组织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取经,远到江浙—带,
晓江的办公室,痛陈当时史山村的不良发展势头以及村级经 近到山东、河南,通过 “洗脑”式的学习、考察,使大家意识到自
济缺乏好的领头人的现状,并代表村民恳请刘晓江回家乡当 己的不足和差距,激发了大家赶超富裕村的信心和勇气。另一
“当家人”,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方面,在全体村民中开展 煤“炭挖空了,后代怎么办”的大讨论,
其实 ,家 乡这几年发展的滞后,刘晓江早有耳闻。作为史 使群众充分认识到资源有限,坐吃山空,没有出路,只会给子孙
山村走出来的干部,家乡的状况始终牵绕着 』晓江的心,虽然 后代留下祸患的严重现实,从而树立起善待环境的意识,为寻
离开家乡已经20余年,但让家乡人民富起来一直是刘晓江心 找良性发展的道路,进行新—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