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钱奴》的讽刺喜剧审美特征.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看钱奴》的讽刺喜剧审美特征.pdf

第 29卷第 2期 绥 化学 院学 报 2009年 4月 V01.29 No.2 JournalofSuihuaUniversity Apr.2009 看《钱奴》的讽刺喜剧审美特征 李 洁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青海西宁 810008) 摘 要:郑廷玉杂剧的代表作 看《钱奴》,开我国戏剧史上讽刺-g~,l的先河,在世界戏剧史上也具有一席之住。 《看钱奴》继 承 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讽刺传统 。并在新时期利用讽刺喜剧的形式发扬 了讽刺文学,呈现 出继往开来的审美特征 。其具体表现 在主题思想、情节架构、戏剧语言、讽刺手法、民族美学风格五个方面。 关键词 :讽刺传统;元杂剧 ;审美特征 ;讽刺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8499(2009)020079—03 元代戏剧家郑廷玉精心创作的 《看钱奴》杂剧,堪称我国 汉时枚乘和司马相如确立 了汉大赋 “劝百讽一”的表现手 讽刺喜剧的开山之作。其塑造的贪吝人贾仁这一典型形象,不 法。民间流传的大量歌谣如 桓《灵时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 仅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在世界戏剧史上也具有一 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 良将怯如鸡。”讽刺当时官 席之位。本文试略述 看《钱奴》对中国古代文学讽刺传统的继 场腐败及人才不兴。魏晋南北朝时盛行幽默戏谑的社会风气 , 承 ,并从主题思想 、情节架构、戏剧语言、讽刺手法、民族美学 在揭露黑暗现实的谐讽散文、诙谐诗的创作中,显示出绚丽多 风格五个方面阐述其审美特征 。 姿的独特魅力。至唐宋,讽刺文学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已 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 一 、 看《钱奴对中国古代文学讽刺传统的继承 讽刺文学是伴随着统治阶级的腐败统治而产生 的。有着 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底层作家无力干预朝政。只好利用文学创 讽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讽刺文学源远流 作来揭露社会问题 ,对广大的底层人 民给予同情和支持,不平 长,早已有之。先秦 《诗经》中就已初露端倪,表现为 “怨刺诗”, 而鸣。这样通过文学 中的讽刺性来干预社会现实逐渐形成了 亦称 “讽谕诗”。它是针对社会 问题揭露社会黑暗与世态炎凉, 一 个传统 ,即文学的讽刺传统。郑廷玉正是继承了这种传统, 针对统治阶级的腐败 、道德 的沦丧给予指斥和抨击 。其分为两 并在新时期利用讽刺喜剧的形式发扬了讽刺文学,使得 《看钱 种:一是劳者歌其事,即民问劳动者 口头创作 ,主要保存在 《国 奴》呈现出继往开来的审美特征。 风》里,如 《郎风 ·相 鼠》;另外就是贵族文人书面创作,主要保 存在 雅《》诗中,如 大《雅》里的 《桑柔》《瞻印》。在后世讽刺文学 二、《看钱奴》的讽刺喜剧审美特征 创作中,“它们大都是和 诗《经》中的这部分诗歌有着一脉相承 的联系的”l【】(麟)。诸子散文 中的寓言如 《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 (一)高度批判 的主题思想 。文学作 品的主题思想是其灵 章》讽刺钻营功利的无耻官僚 ,《庄子 ·庄周贷粟》揭露假仁假 魂 ,戏剧又何尝不是。明文学家沈德符在 顾《曲杂言》中谈到: 义的伪君子,韩《非子 ·守株待兔》是对狭隘经验主义者的讽刺 “填词出才人余技 ,本游戏笔墨问耳 ,然亦有寓意讥讪者。”嘲 等。其它著作中如 《战国策》“画蛇添足”、《吕氏春秋》“刻舟求 ㈣我国戏剧理论家李渔在 李《笠翁曲话》中认为:“古人作文 剑”等寓言故事。短小精粹 ,讽意深远。 一 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传奇 $ 收【稿 日期12008—11-15 作【者简介】李洁(1983一),男,江西吉安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0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文学。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