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屆海峽兩岸隧道與地下工程學術與技術研討會 2009 年 11 月 台北
兩相鄰公路隧道抗震設防的距離兩相鄰公路隧道抗震設防的距離
兩相鄰公路隧道抗震設防的距離兩相鄰公路隧道抗震設防的距離
高 峰
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學院 重慶
摘要摘要
摘要摘要
地震區兩相鄰公路隧道的間距 ,是設計時比較關心的問題。本文運用有限元
法並採用粘-彈性人工邊界 ,進行了隧道地震反應分析。分析了不同間距對兩相鄰
隧道的地震反應的影響規律 。計算結果表明:在地震荷載作用下,兩隧道之間會
發生相互影響 ,隨著隧道之間間距的逐漸增 ,隧道的整體地震反應(位移、加
速度 、應力、塑性區等)逐漸減小 ;當兩相鄰隧道中心間距小於等於3D (D為隧
道水準最大跨度)時,應考慮相互間的影響 ;當兩相鄰隧道中心間距大於3D 時,
相互間的影響減弱 ,可以按照單一隧道的情況進行設計。
關鍵字 :黃土隧道、有限元、抗震設防距離、結構動力分析、粘-彈性邊界 。
一、一 、引言引言
一一 、、引言引言
隨著國內外公路事業的飛速發展 ,公路隧道的形式和數量日益增多。然而,
隧道與地下結構一直被認為是抗震功能比較優越的建築物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隧
道及地下結構受到周圍土體的約束 ,在地震時遭受破壞的比例很低,所以除一些
特殊情況外 ,一般認為地震對它們的影響很小。然而,近幾十年來隧道震害的實
例表明這種認識是片面的 ,事實上在一些大地震中隧道及地下結構受嚴重破壞的
例子不在少數 ,近年來的幾次大地震中均有地下結構發生明顯破壞的記錄[1-4] 。
特別是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 ,神戶市地鐵車站及區間隧道遭到嚴重破壞,使各
國學者對隧道及地下結構抗震問題給予了極大的重視 。近年來隧道的大規模興建
和地震的頻發 ,使得地震對地下工程影響的研究在近幾十年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對於地處西部的一些事關國計民生 ,耗資巨大的工程來說,防震防災就變得更有
必要 。同時地下結構一旦發生震害 ,修復困難 ,增加了問題的複雜性 ,這些使地
下結構的抗震設計的研究十分必要 。
當對兩相鄰公路隧道進行設計時 ,必須考慮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 。研究表
明,當兩相鄰公路隧道接近時 ,兩條隧道施工時會產生相互干擾 ,如果間距變的
很小 ,兩隧道之間的中間部分由於開挖鬆動將變得不穩定[5] 。而對於地震區的黃
土公路隧道 ,當兩相鄰隧道的間距多大時才能避免地震時的相互影響 ?這個 問題
還研究的較少 ,本文將作進一步的研究 ,以供設計時參考 。
二、二 、計算模型和計算參數計算模型和計算參數
二二 、、計算模型和計算參數計算模型和計算參數
A7 - 1
高峰 兩相鄰公路隧道抗震設防的距離
選取單心圓斷面形式的公路隧道 ,襯砌橫斷 面見圖1 。隧道水準最大跨度
D=10m ,間距(兩隧道中心距)分別為18m ,25m ,30m ,即1.8D ,2.5D ,3.0D 。
有限元計算網格見圖2 。計算範 圍為:寬×高=100m×60m 。共劃分單元總數4320 ,
節點總數11981 。
為了比較不同間距兩相鄰隧道與單一隧道在相同地震荷載作用下的動力反
應的差異 ,分析中還計算了只有一個隧道時的動力反應 ,採用相同的隧道截面形
式及埋深 ,其有限元計算網格見圖3 ,計算範 圍為 :寬×高=60m×60m ,共劃分單
元總數2822 ,節點總數8885 。
本文採用ANSYS通用軟體進行地下結構瞬態動力分析 。
採用PLANE42單元構建2-D實體結構 ,該單元具有塑性 、蠕變 、膨脹 、應力
剛化 、大變形、大應變等功能,還可考慮耦合作用 。材料模型採用Drucker-prager
屈服準則 。
圍岩材料 的物理力學指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汽车理论》课件.pptx VIP
- 设计进度计划及质量保证措施.docx VIP
- 成为自己的勇气:认知自我的情绪心理学.pptx VIP
- 2025年中考数学 (山西卷)真题详细解读及评析.docx
- 新起点、新扩建—新一轮高速公路改扩建的思考与展望NewBeginning.PDF VIP
- GB50235-201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pdf VIP
- T_CAOE T_CAOE72—2023(海滩养护拦沙堤设计技术导则).pdf VIP
- 《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纤维支气管镜的清洗3、消毒与维护程序.ppt VIP
- T∕CAOE 21.2-2020 海岸带生态减灾修复技术导则 第2部分:红树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