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监管模式对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影响的研究.doc

宏观审慎监管模式对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影响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宏观审慎监管模式对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影响研究 摘要 宏观审慎监管是宏观金融管理当局为了减少金融动荡产生的经济成本,确保金融稳定而将金融体系整体作为监管对象的监管模式,对我国从原有的微观审慎监管框架,拓展监管视野,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有着十份重要的作用,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并与主要发达国家接轨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将成为未来中国金融 目录 一、引言 二、宏观审慎监管模式 (一)宏观审慎监管模式 1、宏观审慎监管模式的研究进展 2、宏观审慎监管模式的实施方式 (二)宏观审慎监管模式的特征 1、宏观审慎监管模式的特征 2、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不同 3、对宏观审慎监管模式的选择意义 三、我国监管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监管模式的现状 (二)我国监管模式存在的不足 1、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缺陷 2、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仍处于缺失状态 3、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4、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5、缺乏统一的监管制度 四、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改革的建议 (一)确立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主体 (二)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运行机制 (三)加强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的配合 (四)有效结合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 (五)加强与国际间的宏观审慎监管合作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一、引言 在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立法中,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而非确保单个金融机构的安全是监管当局的首要目标,实现进入系统的稳定本身就应是金融宏观审慎监管。但过去几十年的监管实践中,金融监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单个机构稳健状况的关注,微观实体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被错误地等同于金融稳定。传统的监管实践忽视了原有监管目标中的宏观或系统性因素,导致基于宏观的监管目标与基于微观的监管实践之间的巨大偏差。这种偏差要求我们修正原有的微观审慎监管框架,拓展监管视野,实施宏观审慎监管。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微观审慎监管的不足,世界各国纷纷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在金融领域改革的主要内容。为此,美国、英国和欧盟等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都提出了本国(地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方式。这给正在融入金融全球化体系进程中的中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并与主要发达国家接轨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将成为未来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二、宏观审慎监管模式 (一)宏观审慎监管模式 1、宏观审慎监管模式的研究进展 “宏观审慎”并不是一个新出现的概念,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清算银行指出,如果仅仅关注单一机构的风险,容易失去对金融稳定的监管,因此应从金融体系的整体来构建金融监管的框架。1986年,欧洲货币常务委员会提出了宏观审慎政策的概念。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宏观审慎”开始广泛运用于中央银行以外的领域。2000年9月,国际清算银行总裁Andrew Crockett首次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宏观审慎监管是宏观金融管理当局为了减少金融动荡产生的经济成本、确保金融稳定而将金融体系作为监管对象的监管模式。2003年,Claudio Borio在Crockett的基础上,对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进行了详细区分。2009年4月2日结束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宣布成立“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作为全球金融稳定的宏观审慎监管国际组织。 2、宏观审慎监管模式的实施方式 宏观审慎监管模式采取“自上而下”的实施方式,监管当局通过对经济环境的分析,制定宏观监测目标和监管方式,自上而下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最后影响单一金融机构。 (二)观审慎监管模式的特征 1、宏观审慎监管模式的特征 宏观审慎监管起源于金融危机,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生的几次危机,使得立法和金融监管机构逐渐意识到微观监管的局限性,现有的监管体系对系统性的风险防范不足,必须引进宏观审慎监管,除了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以及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不受损害,还要确保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宏观审慎监管侧重在对金融机构的整体行为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相互影响力的监管上,同时关注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因素,目标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防止经济增长受到影响。 2、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不同 2000年,Andrew Crockett简要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2003年,Claudio Borio在Crockett的基础上,对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进行了详细区分(见表1.1)。 宏观审慎监管的初始目标是防范和化解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最终目标是避免金融体系的风险给实体经济带来破坏,从而给宏观经济带来较大幅度的波动,造成GDP的损失。微观审慎监管的初始目标则是防范单个金融机构的危机,避免单个金融机构的破产,最终目标则是主要着眼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给金融机构的投资人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