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哈姆莱特 教案1.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 哈姆莱特 教案1.doc

《哈姆莱特》 李 民 莎士比亚的生平与创作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生于沃里克郡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镇。父亲约翰出身自耕农,做过皮革生意,曾被选为镇长。莎士比亚约七岁时被送到当地“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历史、哲学、修辞等课程,后因家道中落而中途辍学。在大约二十岁的时候,他离家前往伦敦谋职,先在剧院当杂役,替顾客看马,后来做过演员和提词人。莎士比亚开始从事写作时多半是改编旧剧或与人合作。1590年他创作了历史剧《亨利六世》(中、下篇)后,开始引起伦敦戏剧界的注意。1590年又在好友菲尔德帮助下出版了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曾在伊丽莎白女王的宫廷内演出过。1596年他利用与一些新贵族的关系为父亲申请到了象征乡绅地位的“家徽”。1599年,他成了当时伦敦最豪华的公共剧院——环球剧场的股东之一。大约在1610年,莎士比亚返回家乡,继续为剧团写作。1616年4月23日去世。 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创作活动持续了23年(1590年至1613年),根据其思想和艺术发展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590年至1600年为历史剧和喜剧时期;1601年至1607年为悲剧时期;1608年至1612年为“浪漫剧”时期。《哈姆莱特》就是其悲剧时期的代表作,创作于1601年。 《哈姆莱特》剧情介绍 哈姆莱特的形象最早出现于12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撒克索·格拉马提库斯所著《丹麦史》的第三和第四卷中。书中记载了丹麦王子阿姆利特替父报仇,杀死篡夺王位的叔父的故事。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德·贝尔福雷斯特在其所著《悲惨故事集》的第五卷(1570年)中亦复述了这一故事。此后,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上演以前,曾有一个关于哈姆莱特的剧本在伦敦上演过,但现已失传,一般称其为《哈姆莱特原本》。据学者推测,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根据这部失传的悲剧改编而来的。 该剧有着极富吸引力的情节。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就读于德国威登堡大学时,闻国内其父王老哈姆莱特已死,回国后又亲眼目睹了新王(其叔父克劳狄斯)加冕,母亲改嫁的场面。后来,他见到了父亲的亡魂,得知了事情的真相——新王克劳狄斯正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哈姆莱特遵亡魂所嘱,决意为父报仇。他先假装疯颠来迷惑对手。而此时,克劳狄斯为了了解哈姆莱特的内心秘密,派了哈姆莱特的两个同学罗森克兰兹、吉尔登斯吞和他的情人奥菲莉娅来进行试探,但都被机敏的他一一识破。哈姆莱特又利用民间剧团在宫廷演出的机会,通过观察国王和王后的反应,证实了父亲亡魂所言。此时,出于一时的犹豫,他放弃了采取行动的机会,转而去痛斥母亲的丑行,劝说其疏远国王,并出于激愤而把躲在幕后偷听的大臣波洛涅斯当成国王错杀。克劳狄斯借机把他送往英国,意欲借英王之手把他杀死。哈姆莱特发现了这个阴谋后,旋即中途折返。而此时,奥菲莉娅因父亲为情人所杀而疯癫自尽。国王克劳狄斯乘机挑拨不明真相的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以比剑为名,设法用毒剑刺死哈姆莱特。比剑时,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也误喝了毒酒。雷欧提斯临死前意识到自己被国王利用,向哈姆莱特道出了国王的奸计。哈姆莱特拼尽全力用毒剑向国王刺去,自己也同归于尽。 莎士比亚在延用了这个中世纪丹麦悲剧的基本框架的同时,又赋予了它许多新的内容。剧中对丹麦社会状况的描写处处使人联想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的现实。丹麦宫廷内外所发生的一系列冲突,真实地反映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矛盾。17世纪初的英国,正是伊丽莎白王朝(1558~1603)统治的后期,各种衰败的迹象已经显露无遗。女王年老无嗣已使王位继承权问题日益尖锐;圈地运动又导致乞丐遍地,民不聊生。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更使一向敏感的宗教问题日益突出。原先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激化了,伊丽莎白时代令英国人颇为自豪的繁荣安定已经转化为整个社会日益激烈的动荡不安。文艺复兴运动所竭力倡导的人文主义理想也正徘徊于破灭的边缘。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本能地对这一迅速变化的社会现状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他从此前的历史剧和喜剧创作中走出来,以其犀利凝重的笔触来描绘时代的阴影,呼唤理想的回归。面对当时英国政治及社会的黑暗,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向英国人民大声疾呼:“丹麦是一所牢狱……是其中最坏的一间。”“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然而,认识上的局限又使他对社会的前途感到迷茫。并且这种矛盾和痛苦在当时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群体中具有着相当广泛的代表性,在他所塑造的哈姆莱特这一形象的身上也得到了完全的体现 哈姆莱特形象的象征意义 哈姆莱特身上有着为人文主义者所赞赏的种种美德。他爱好哲学和艺术,热衷于深邃的思考,对世界和人类抱有美好的期望,他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

文档评论(0)

高中辅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