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的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摘 要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传染性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损害幼鸡法氏囊。为近年来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传染病之一,受到人们普遍地关注。其流行特点是本病只发生于鸡,具有高度的传染性,2~15周龄的幼鸡都可发生,尤以3~6周龄的鸡最为易感,成年鸡通常为隐性感染。多发于3周至开产前的小鸡,3~7周龄为本病高峰期,成年鸡对本病有一定抵抗力。3周龄以下的雏鸡感染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轻度症状。因此,此病所引起的死亡率虽不高,但仍被认为是鸡的一种重要疾病[1]。 关键词 鸡 传染性法氏囊 防治 随着我国养鸡业的快速发展,鸡病也在不断的影响着鸡群的健康,而当前传染性法氏囊病在部分地区呈高发和多发趋势。本病1957年在美国首先发现,1979年以后,广东、北京等地报道了此病在我国的存在,1995年以后,黑龙江省内也开始有本病的发生。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流行,但以四至六月间为本病发病季节。病毒能持续存在于鸡舍的环境中对其它鸡仍有感染性。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种蛋可感染本病。本病明显的发病特点是突然发生、感染率高、发病日龄跨度大、尖峰死亡曲线、迅速康复。但一度流行后常呈隐性感染,在鸡群中长期存在。严重地损害了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因此,在我们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该病的防治,做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工作是第一要务,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鸡的发病率,保证鸡群的健康和提高经济效益。 1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嗜睡,排白色或黄色水样粪便,羽毛蓬乱,厌食,卧地不起,两翅下垂,垂头闭眼,扎堆。发病初期饮水增加,后期饮水减少,最后衰竭而死, 在易感鸡群中,本病往往突然发生,潜伏期短,感染后2~3d出现临床症状,早期症状之一是鸡啄自己的泄殖腔现象。发病后,病鸡下痢,排浅白色或淡绿色稀粪,腹泻物中常含有尿酸盐,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污染或沾污泥土。随着病程的发展,饮水、食欲减退,并逐渐消瘦、畏寒,颈部躯干震颤,步态不稳,行走摇摆,体温正常或在疾病末期体温低于正常,精神萎顿,羽毛无光泽,蓬松脱水,眼窝凹陷,最后极度衰竭而死,死亡率达25%。5~7d死亡达到高峰,以后开始下降。病程一般为5~7d,长的可达21d[2]。 2 诊断方法 2.1 流行病学诊断 2.1.1 发病日龄不限,病程延长 最近几年,5日龄幼雏发生也比较多见,90日龄青年鸡也常见;3周龄前的幼雏发病时有的病程可达2周以上,并且同一批鸡发病2~3次。与传统报道的IBD主要发生于3~5周龄最易感染期限有提前和退后的趋势,与习惯认识的IBD发病病程1周左右,于感染后第3d开始死亡,4~5d达最高峰,8~9d基本停息也有所不同。 2.1.2 IBD有明显季节性和品种性差异,一年四季均可流行,每年5~10月份呈高峰趋势,肉鸡、蛋鸡、肉杂鸡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和流行,肉杂鸡发病率高于肉鸡,肉鸡的发病率高于蛋鸡,该病主要取决于母源抗体、饲养管理、各种疫病防治等。 2.1.3 临床症状及剖检症状不典型,出现了亚临床IBD,幼雏主要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缩头闭眼、呆立一隅 、拉白色稀便,剖检胸肌、腿肌肉出血明显,法氏囊肿大、出血,呈紫葡萄样,发病率低,淘汰率高。3~5周龄雏鸡发病后约有10%鸡群症状不明显,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嗦囊肿大、粪便灰白,剖检时腿肌仅有针尖大的出血点,肾脏变化不明显,法氏囊缺乏特征性病变,仅有少量黄色或白色胶冻样液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但对后期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3]。 2.1.4 混合感染明显增多,间接损失增大,在IBD发病的同时,常见新城疫、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曲霉菌病等并发感染,致使死亡率明显增高,可达80%以上,由于IBD发生后鸡体内免疫机制被破坏,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继发新城疫、支原体病、盲肠肝炎等病,生长性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1.5 本病的发病率可高达80%~100%。死亡率一般在13%~50%不等,雏鸡甚至高达60%以上。病鸡通常在感染的第3d开始死亡, 4~7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 2.2 临床及病理学诊断? 在易感鸡群中,本病往往突然发生,潜伏期短,感染后2~3d出现临床症状,早期症状之一是鸡啄自己的泄殖腔现象。发病后,病鸡下痢,排浅白色或淡绿色稀粪,腹泻物中常含有尿酸盐,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污染或沾污泥土。随着病程的发展,饮、食欲减退,并逐渐消瘦、畏寒,颈部躯干震颤,步态不稳,行走摇摆,体温正常或在疾病末期体温低于正常,精神萎顿,头下垂眼睑闭合,羽毛无光泽,蓬松脱水,眼窝凹陷,最后极度衰竭而死。5~7d死亡达到高峰,以后开始下降。病程一般为5~7d,长的可达21d。根据临床症状、病变及发病情况,其临床及病理学诊断要点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