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在L-乳酸分离中应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膜分离技术在L.乳酸分离中的应用 摘 要 L.乳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绿色平台化合物,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研究解决 L.乳酸分离中的关键技术,对于加强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增强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 意义。鉴于膜分离技术所具有的无相变、低能耗、不破坏生物活性及操作简便的特点, 本文采用膜组合工艺处理L.乳酸发酵液。针对膜分离过程中的膜通量衰减和膜污染问 题,研究了L.乳酸发酵液絮凝一沉降、活性炭脱色等预处理工艺,优化了超滤及反渗 透膜的操作工艺条件,建立了膜通量与操作工艺参数的数学模型,初步探索了膜污染 的机理,并确立了膜的最佳清洗条件。 (1)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确立了L.乳酸发酵液的絮凝.沉降工艺: 氢氧化钙添加量4.5‰,活性炭添加量7.5%o,硫酸镁添加量3%o,絮凝温度 70℃,絮凝时间45min。在此条件下,菌体去除率为99.48%,蛋白质去除率 为84.42%,残糖去除率为39.80%,乳酸损失率为1.88%。 (2)对比粉末状和颗粒状活性炭的脱色效果,优选出粉末状活性炭作为脱色 剂。以粉末状活性炭对酸解液脱色,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 合设计对活性炭脱色工艺进行优化并建立数学模型,最优条件如下:活性炭添 加量O.318%,脱色温度43.18℃,脱色时间18.83rain,脱色总效率达80.23%; 通过频数分析得到具有95%概率保证的脱色总效率大于70%的参数范围,即 rain。通过验证知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有效。 (3)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确立最佳超滤工艺条件:操作压力0.9 MPa,进料浓度50 L·nl-2.h~,蛋 g/L,操作温度35℃。此时,膜通量为7.913 白质截留率为98.93%,乳酸透过率为97.52%;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反渗透 工艺条件:操作压力1.0MPa,进料浓度40 g/L,操作温度30℃。 (4)膜通量衰减的经验公式能较好的模拟超滤及反渗透过程中膜通量随时 间衰减的定量关系;分别以阻力叠加模型和优先吸附.毛细孔流模型为原型,探 索超滤及反渗透过程中膜通量与操作工艺参数的数学模型,如下所示: 超滤过程:J=瓦面而再瓦U蕊.UZ沥31M§J而甄i而 验证结果表明,它们能较好的描述超滤及反渗透过程。 磷酸钠浓度0.75%,清洗时间50rain,清洗剂pI-I值11,清洗温度35℃。 关键词:L--孚L酸发酵液絮凝一沉降 活性炭脱色 超滤 反渗透 ofMembrane in Application SeparationTechnology Acid L-Lactic Separation ABSTRACT L-lacticacidasanimportantlygreenplatformcompounds,hasgreat tosolvethe inthe greatlysignificant keytechnology applicationprospect.It’S ofL-lacticacidfor the utilizationof separation strengtheningcomprehensive view renewableresourcesand environmental ofmembrane enhancing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