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七则》教案(沪教版第六册).docVIP

《论语七则》教案(沪教版第六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七则教案1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 2、了解《论语》及孔子 3、了解孔子的伦理、哲学、政治、教育思想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 4、重点掌握“安、见、信、堪”与“乎、其”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孔子对为人处世、道德修养、志向品格的观点态度 2、重点掌握“堪、省、愿、安、信”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乎”、“其”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3、联系青年学生交友的实际,对孔子关于“益友”、“损友”的观点进行讨论。 教学难点: 联系青年学生交友的实际,对孔子关于“益友”、“损友”的观点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四则,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论语》及孔子。 一、导入 二、简介《论语》及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其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记录有关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三、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箪dān?自省xǐng?裘qiú 佚yì?晏yàn?盍hé 2、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有一言(一句话)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 (2)其恕乎(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 (3)己所不欲(要)勿施(加)于人 (4)一箪(盛饭的器具)食 (5)人不堪(忍受)其忧 (6)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反省) (7)盍(何不)各言尔志 (8)愿车马裘(皮衣)与朋友共 (9)敝(用破旧)之而无憾 (10)愿无伐(夸)善,无施(表白)劳 (1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安;使……信;使……怀) (12)友直(正直)友谅(诚实)友多闻(见闻) (13)友便辟(谄媚奉承)友善柔(阳奉阴违)友便佞(花言巧语) (14)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以……为乐) 五、师范读全文,生注意朗读节奏和字音,然后集体朗读全文 六、师生共同学习前四则(建议:可综合讲,也可一则一则分析、讨论、讲解) (一)指名朗读这四则 (二)生分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并翻译成现代文,回答后,师重点强调“乎”、“其”、“焉”的用法及有意义。? 乎:终身行之者乎(语气助词,表疑问,相当于“吗”) 其恕乎(语气助词,表肯定,相当于“吧”) 其:其身正,不令而行(代词:代统治者) 焉:见贤思齐焉(语气助词) (三)从孔子的思想上理解这四则 (1)孔子对春秋时代的社会动荡深感不满,希望借助周礼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制度,反对残暴的统治,强调“仁者爱人”,如果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推己及人”即达到了孔子所谓的“爱人”,即“仁”的境界。 (2)孔子认为统治者施行政治、管理国家和人民,归根到底要靠道德教化,对统治者而言,个人的修养非常重要。 (3)这是孔子赞许弟子颜回的话,同时反映了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 (4)古人对修身养性十分重视,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 七、生质疑 八、师小结(1)字词?(2)译文?(3)思想 九、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1、后三则 书面作业:1、注音 2、加点字翻译 附板书: 《论语》七则 孔子 一、仁者爱人(政) 二、道德教化(道) 三、安贫乐道 四、修身养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后三则,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孔子的伦理、哲学、政治、教育思想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 一、导入 二、复习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前四则) 1、加点字解释 2、句子翻译 三、揭示本节课教学目标 四、师生共同学习后三则 (一)生集体朗读 (二)师就重点文言实词的解释提问学生 愿:愿意?侍:陪伴、侍候?裘:皮衣?敝:用破 憾:后悔?安、信、怀:使动用法?使…安;使…信;使…怀 便辟:谄媚春承?善柔:阳奉阴违?便佞:花言巧语 佚:放荡?晏:同“宴”、安逸 (三)生分学习小组讨论后三则的翻译 (四)从孔子的思想理解这三则 (1)三人闲语志向。孔子的志向与两个弟子不同,跳出了个人理想的范畴,以博大的胸怀,着眼于不同的人群,反映了他“仁者爱人”的思想和胸怀。 (2)谈交友之道,孔子对朋友很重视。 (3)人都是追求快乐的,但快乐有高尚和低俗之分,有益和有害之分。 (五)联系青年学生交友的实际,师引导学生对孔子关于“益友”、“损友”的观点进行讨论。 一方面,朋友之间要讲信用,彼此信任,另一方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个人的行为修养有很大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为朋友的品性不同,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学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

文档评论(0)

文霸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