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利用 K 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1)若升高温度,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2)若升高温度,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温度/℃ 400 500 830 1000 平衡常数 K 10 9 1 0.6 【例6】美国 Bay 等工厂使用石油热裂解的副产物甲烷来 制取氢气,其生产流程如图 3-16-2: (1) 此流程的第Ⅱ步反应为:CO(g) +H2O(g) H2(g) + CO2(g),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图 3-16-2 实验编号 n(CO) n(H2O) n(H2) n(CO2) A 1 5 2 3 B 2 2 1 1 C 0.5 2 1 1 从上表可以推断:此反应是______(填“吸”“放”)热反 应。 在 830 ℃下,若开始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CO 与 H2O 均为 1 mol,则达到平衡后 CO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 此 流 程 的 第 Ⅱ 步 反 应 CO(g) + H2O(g) H2(g) + CO2(g),在 830 ℃,以下表的物质的量(单位为 mol)投入恒容反 应器发生上述反应,其中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有 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解析:(1)在830 ℃时,K=1,故利用K 可求出平衡时CO 转化0.5 mol,即CO 的转化率为50%。 (2)将表中数据带入K 的表达式,只有B 组数据Q1(830 ℃, K=1),故起始时反应正向进行的只有B 组。 思维模型 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究化学平衡图像 常见类型 pC(g)+qD(g),若 m+n p+ 对于反应:mA(g)+nB(g) q 且ΔH0。 (1)v-t 图像。 图 3-16-3 (2)c-t 图像。 图 3-16-4 (3)c-p(T)图像。 图 3-16-5 (4)其他图像。 图 3-16-6 【例7】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 一条件对反应[可用 aA(g)+bB(g) cC(g)表示]的化学平衡的 影响,得到如下图像(图中 p 表示压强,T 表示温度,n 表示物 质的量,α表示平衡转化率,φ表示体积分数)。根据图像,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 图 3-16-7 解析:反应Ⅰ中在恒压下温度升高,α(A)减小,即升高温 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由p1p2 知, 恒定温度时压强越大,α(A)越大,即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 说明此反应为气体总体积减小的反应(a+bc),即为熵减反应, ΔS0,放热熵减反应只能在低温下自发进行,A 错误;反应Ⅱ 中在T2 温度下反应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T2T1,温度越高平 衡时C 的物质的量越少,即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 A.反应Ⅰ:若p1p2,则此反应只能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B.反应Ⅱ:此反应的ΔH0,且T1T2 C.反应Ⅲ:ΔH0且T2T1或ΔH0且T2T1 D.反应Ⅳ:T1T2,则该反应易自发进行 为放热反应,ΔH0,B 正确;反应Ⅲ中在同一温度下,增加B 的物质的量平衡向右移动,φ(C)增大,但当B 的物质的量达到 一定程度后,对C 的稀释作用会大于平衡右移对 C 的影响,φ (C)又减小,出现如图所示的曲线,若T2T1,温度越高φ(C)越, 小即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C 错误;反应Ⅳ中在恒温下压强变化对α(A)没有影响,说明压强 变化不能影响平衡,此反应为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反应(a+b=c), 反应过程中熵变很小,ΔS≈0;若T1T2,恒压下温度越高,α (A)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ΔH0,则ΔH-TΔS0,反应不易自发进行,D 错误。 答案:B 题组一 化学平衡状态 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X(g)+3Y(g) 2Z(g)达到平 衡的标志是( )。 A.Z 生成的速率与 X 消耗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 a mol X,同时生成 3a mol Y C.X、Y、Z 的浓度不再变化 D.X、Y、Z 的分子数比为 1∶3∶2 解析:A 项都表示正反应速率,B 项都表示逆反应速率, 均错误;D 中当X、Y、Z 分子数比为1∶3∶2 时,不一定达到 化学平衡。 答案:C 题组二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及相关计算 2.(2013年四川高考)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 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min 2 4 7 9 n(Y)/mo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解析:第13章第1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doc
-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解析:第14章第1讲《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doc
-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解析:第14章第2讲《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doc
-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解析:第15章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doc
-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解析:第15章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3角洲地区为例》.doc
-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解析:第16章第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doc
-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解析:第16章第2讲《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doc
-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解析:第17章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doc
-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解析:第17章第2讲《世界主要地区》.doc
- 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2章第4讲《全球气候变化》.doc
-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17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ppt
-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18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ppt
-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19讲《盐类的水解》.ppt
-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20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ppt
-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21讲《电化学基础》.ppt
-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22讲《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组成与结构》.ppt
-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23讲《烃 卤代烃》.ppt
-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24讲《醇 酚》.ppt
-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25讲《醛》.ppt
- 201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26讲《羧酸 酯 油脂》.ppt
最近下载
- 中国云新南航空公司acars系统培训.ppt VIP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87814.ppt VIP
-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教案 第11课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一).docx VIP
- 大众蔚领保养手册.docx VIP
- 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优秀教案设计.doc VIP
-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pptx VIP
- 2026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3讲离子共存 离子的检验与推断.pptx VIP
- 冯唐成事心法读书札记.docx VIP
- 第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金牌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新闻采访与写作》电子课件 第三章 新闻采写的客体——新闻事实.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