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蒋干中计》素材1(沪教版第一册).docVIP

《群英会蒋干中计》素材1(沪教版第一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群英会蒋干中计》素材 一、导入新课 先给大家讲一段罗贯中佚事。有乞丐相约到罗家乞讨,因为沉迷在写作中的罗贯中会让乞丐自己动手舀米。从这个故事可见罗贯中在创作时贯注了全副精力。 读本里头有《失街亭》一文,和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群英会》同出自《三国演义》。历史上有一次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很生动的记叙。 请问:蒋干中计发生在赤壁之战之前还是之后? 生1答:之前。师追问:它在赤壁之战中起了什么作用? 生2:它决定了赤壁之战魏军的失败。正因为蒋干中计,曹操杀了蔡瑁、张允两员大将,水战实力大减,所以才被东吴以少胜多战败。 师:周瑜运用了什么计?生答:反间计。 师:当时曹操军力如何?蜀吴兵力呢? 生答后,教师点明:当时曹操号称80万大军,而蜀吴联军不过五、六万。蜀吴唯一的优势是海上水战。而魏军中唯一能水战的是荆州刘表的降部。 师:赤壁之战成功之处还得力于哪些计策? 生3:边环计。 生4:苦肉计。“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出处就在这儿。 生5:再加上曹军之内,我方有内应——庞统。 教师问:庞统是谁引荐给曹操的?顺便介绍蒋干与庞统的关系。 二、比较阅读《群英会》与《失街亭》 请任选一个角度,对两篇文章加以比较。既可以是人物比较,也可以进行写法比较。 学生自读,然后组成四人小组讨论。五分钟后,有人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听课随想:虽是公开课,但这堂课非常随意、自然,没有老师特别精心的准确,也没有刻意营造的气氛,教师没有特别打足精神应对,学生既不特别紧张,也不特别兴奋,而是一往既往。让人觉得师生之间的理解特别容易,特别默契,许多环节都已成习惯,似乎只是平平常常讨论,却时有精彩之处闪现。) 生6:我觉得蒋干和马谡两人都很自大,而周瑜和司马懿则都将计就计。 .师追问:课文中最能体现蒋自大的是哪段?(教师用追问的形式指导学生回答问题要有理有据。既有观点,又能从文本中找出相关的语段、句子、词语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生6:“愿凭三寸不烂之舌……”一段,显得蒋干极为自负。 师再问:蒋当时有没有考虑到说周瑜投降可能碰到的困难?学生会意一笑。 生7:我来找找两文的不同。《群英会》中吴方不像《失街亭》中的蜀方那样内部闹矛盾。周瑜胸有成竹,一派大将风度。 生8:事后对待中计的态度,蜀方和魏方也不同。失街亭后,诸葛亮勇于自责,“三哭”,“吾之罪也”。而曹操心知中计,却不肯认输,蛮虚伪的。(许多学生轻声笑起来,气氛变得更轻快了。) 师:如果曹操当时认错,会怎么样呢? 生9:我觉得认错比较好。知错认错,将士会比较敬佩主帅。 师:诸葛亮、曹操二人的确有许多可比之处。如在用人方面,二人有何不同? 生10:曹操手下可用之材虽多,但曹操对他们并不了解。 师:诸葛亮倒是了解马谡的,但感情用事。 生11:我觉得诸葛亮感情比较细腻。 师:曹操为什么会中计,杀了蔡瑁、张允两员大将? 生12:曹操对二降将原本就不信任。师追问: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前面的设计比较大气,教师试图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鉴赏的能力,但从上面两三问看,教师主导课堂的习惯又占上风。问题渐趋琐碎,思维之路渐行渐窄。) 生12:……是“汝等不用心”。 师:撇开小说,从历史上看,曹操是个什么人? 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师:他对人才什么态度?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他是求贤若渴的。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艺术形象是有距离的。 三、评价《三国演义》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投影:毛宗岗评《三国演义》 师:曹操在小说中为什么变成奸雄?他?的才略都变成了狡猾、残忍。这与作者有关。《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它首先是小说。作者的感情倾向于刘备诸葛亮。他以刘为正统汉室,“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非常明显。 师问:在人物塑造方面,还有什么可比? 生13:作者把诸葛亮神化了,“多智而近妖”。而曹操被写得太奸了。作者塑造人物较夸张。 师:两文的两个将领能否比较,周瑜和诸葛亮? 生14:我发现一个规律。《三国演义》中只有诸葛亮不在场时才表现周瑜的聪明才智。其实周瑜也是料事如神,精心策划的。 师:《失街亭》对诸葛亮着墨不多,但赤壁之战许多笔墨都花在周瑜身上。苏轼《赤壁怀古》中是如何?描写周瑜的? 为什么课文要花大量笔墨写周瑜? 生15:还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周瑜的种种精彩表现,这一切,诸葛亮都料到了。可见,写周只是为了反衬诸葛亮。 师: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生16:对比和烘托。水涨船高。 周瑜在临死之前哀叹“既生瑜,何生亮”,就是证明。 师:文中的周瑜潇洒、聪明,但还有一个特点…… 生(齐答):气量较小,且处处针对诸葛亮。 师:两文都是通过什么手法刻划人物的?比如比如《群英会》中有多处语言、神态描写。 生17:周瑜的笑(前后写了几次?)写到六次。 师:除

文档评论(0)

文霸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