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北京市朝阳区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练习语文试卷 2014.5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6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6题。 人们常把人生看成一种占有物,必欲向之获取最大效益而后快,因此多有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行径。但人生是占有不了的。毋宁说,它是侥幸落到我们手上的一件暂时的礼物,我们迟早要把它交还。在终极的意义上,人世间的成功和失败、幸福和灾难,都只是过眼烟云,彼此并无实质的区别。 从呱呱坠地开始,人们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但是,“人有旦夕祸福”,(既然/即使)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否则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一蹶不振。 甲 。布施的本义是教人去除(贪鄙/卑鄙)之心,由不执著于财物,进而不执著于一切身外之物,乃至于这尘世的生命。正如佛家的一幅对联所说:“身心放下于当下, 乙 ”。佛教把布施列为“六度”之首,即意欲把人从迷惑的此岸(渡/度)向觉悟的彼岸。俗众借布施积善图报,寺庙靠布施敛财致富,这实在是小和尚念歪了老祖宗的经。我始终把佛教看作是古今中外最透彻的人生哲学,对它后来不伦不类的演变实在是刮目相看。 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这话的立足点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是可以反其意而说的: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品位)和体验。 (选自周国平《不占有》,有删改) 1.A.暂时zàn)gū) C.D.2.3.贪鄙贪鄙渡渡4.A.要么被动失去,要么主动布施 B.为了习惯失去,有时不妨主动 C.习惯布施,就是习惯失去 D.几乎所有宗教都倡导布施 5.名利超然即泰然真入法门圣默然迷津总在利当前看穿世事意清闲..二、本大题共小题,共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李廌,字方叔,其先自郓徙华。廌六岁而孤,能自奋立,少长,以学问称乡里。 谒苏轼于黄州,贽文求知。轼谓其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拊其背曰:“子之才,万人敌也,抗之以高节,莫之能御矣。”廌再拜受教。而家素贫,三世未葬,一夕,抚枕流涕曰:“吾学忠孝焉,而亲未葬,何以学为!”旦而别轼,将客游四方,以蒇其事。轼解衣为助,又作诗以劝风义者。于是不数年,尽致累世之丧三十余柩,归窆华山下,范镇为表墓以美之。 益闭门读书,又数年,再见轼,轼阅其所著,叹曰:“张耒、秦观之流也。”乡举试礼部,轼典贡举,遗之,赋诗以自责。吕大防叹曰:“有司试艺,乃失此奇才耶!”轼与范祖禹谋曰:“廌虽在山林,其文有锦衣玉食气,弃奇宝于路隅,昔人所叹,我曹得无意哉!”将同荐诸朝,未几,相继去国,不果。轼亡,廌哭之恸,曰:“吾愧不能死知己,至于事师之勤,渠敢以生死为间!”且作文祭之曰:“皇天后土,鉴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万古英灵之气。”词语奇壮,读者为悚。 廌喜论古今治乱,条畅曲折,辩而中理。当喧溷仓卒间,睥睨而起,落笔如飞驰。元祐求言,上《忠谏书》《忠厚论》,并献《兵鉴》二万言论西事。朝廷擒羌酋鬼章,将致法,廌深论利害,以为杀之无益,愿加宽大,上纳其言。 廌中年绝进取意,始定居长社,县令李佐及里人买宅处之。卒,年五十一。 (取材于《宋史·李廌传》,有删改)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家素贫,三世未葬 素:向来 B.将客游四方,以蒇其事 蒇:完成,解决 C.乡举试礼部,轼典贡举 典:主持,主管 D.词语奇壮,读者为悚 悚:恐惧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8.下列对文中文意的一项是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轼谓其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 苏轼说他的文笔如波涛翻腾,有飞沙走石的气势 B.将同荐诸朝,未几,相继去国,不果 打算一起推荐李廌给朝廷,没多久,几人相继去世,此事便没有结果了 C.至于事师之勤,渠敢以生死为间 至于勤勉侍奉老师,哪敢因生死相隔而间断 D.廌深论利害,以为杀之无益 李廌深刻论析利害关系,认为杀鬼章没有好处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廌六岁丧父,但能奋发自立,勤奋好学,后来向苏轼赠送文章求教。 B.李廌在苏轼的帮助和勉励下,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安葬亲人完成心愿。 C.贡举考试遗漏李廌,吕大防赋诗自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