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君子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①。”(《为政》第二·一三) “言行一致”,是孔子教育重心之一。本章是孔子告诫子贡能先做后说的人,才是一个君子。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耻其言之过其行 这都说明孔子心目中的君子,要谨言慎行,要说到做到, 《宪问》第一四·四二 孔子为子路言君子之道在修己以敬,而后修己以安人,最后做到修己以安百姓。 孔子以“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三项,来说明修身的重要和三种不同层次的君子之道,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修为时有先后的次序 。 “修己以敬”是以“诚敬”的心和态度来修养自己,自己的品德修养好了,进一步要能帮助别人,就是要“修己以安人”。至于“修己以安百姓”,范围和对象就更广了。要使每一个人都安居乐业,就连尧、舜都很难完全做到。 《颜渊》第一二·四 说明君子由于能够自我反省,察觉自己毫无愧疚,内心充实无亏,自然无所忧惧。孔子一方面勉励司马牛要好好修为,做为一个君子;一方面也安慰他不要为兄长的事忧烦,不要为外来的横逆,常怀忧惧,消除他内心的不安。 君子坦荡荡 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一个人在世上所忧的是德行学问是否修好了,要诚恳自励,不做对不起人的事,内心自然舒坦充实,不会有不安的愧怍感觉,如此又有什么可以使我们忧愁,值得我们惧怕的呢? 子曰:“君子不器①。”(《为政》第二·一二) 孔子言君子要有全方位的才德。 孔子治学,首在修德,而进德修业以通贯为先,不以一技一艺为贵。 “君子”一词,可以说是“德”与“才”都出众的代名词,而“德”是体,“才”是用,唯其“德”周备,“才”的发挥应用才有意义,否则有才无德,可能还会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来。 《学而》第一·八 孔子教弟子修养的功夫:态度要庄敬、厚重,使自身有威仪,才能为学坚实。做人能忠诚信实,结交益友,相互切磋,知过必改 交友要学习对方的长处、优点,这样才能“以友辅仁”。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⑤,然后君子。”(《雍也》第六·一六) 一个人的内在和外表都很重要。内在等于本章讲的“质”,指学问、道德等而言;外表等于本章讲的“文”,指口才、仪态等而言。假如一个人学问很好,却拙于言词,不会表达;或者说品德很好,却仪容不整,不够雅观,给人呆板、粗野的印象,这就是“质胜文”。反过来说,假如一个人的言词非常流利,却没有内容;或者说相貌堂堂,威仪过人,却品德低下,给人浮夸、虚假的印象,这就是“文胜质”。“质胜文”或“文胜质”,都有所缺憾,因此,内在与外表,朴实与文采要配合得当,才能成为表里一致、彬彬温雅的君子。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①,无适②也,无莫③也,义之与比④。”(《里仁》第四·一〇) 孔子认为君子要“无适”,就是遇事不要绝对肯定;要“无莫”,就是不要绝对否定,一切要以公理、正义为依归,合于公理、正义的才加以肯定;不合的,才加以否定。 孔子说的“无适”、“无莫”是指未经“义之与比”前应当如此,一旦“义之与比”之后,就需要“适”,需要“莫”了。换句话说,未经以“义”为取舍之前,不能固执成见,既以“义”为依归,则要择善固执了。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①,礼以行②之,孙③以出之,信以成④之。君子哉!”(《卫灵公》第一五·一七) 一个人立身处世,以义为基础,都以是否合乎正义公理为依归,而且行为合乎礼法,态度谦逊,诚信可靠,这种人当然是君子。 《泰伯》第八·六 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现代不同,在君主世袭制度下,“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表现了忠于主上,擅于政事的德与才,尤其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为利害而改变志节,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曾子以为这种人是真正的君子。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季氏》第一六·七 血气属于天性,放纵它,只能沦为一般动物,然而,人为万物之灵,懂得用理性去调和天性,各阶段“戒”的功夫,就是调和的功夫,也是修身养性的功夫。 子夏曰:“虽小道①,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②,是以君子不为也。”(《子张》第一九·四) 许多小技艺,往往蕴含着大道理,值得人们探求。但是如果沉溺小道之中,而不注意立身处世的大道理,就会迷失人生方向,甚至玩物丧志,我们不能不留意。 如果只是一味地沉迷这些小道,自然于治国无补,所以说致远恐泥,君子不为了。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①俨然②;即之③也温④;听其言也厉⑤。”(《子张》第一九·九) 君子因为德术兼修,外表上自然产生威严,让人看了会有敬畏的感觉。可是当你接近他时,又会感到温和亲切,再和他交谈,又会觉得他言词非常严正,这种不同的变化,正可以说明君子修德习业时,兼容并蓄了各种美善的结果。容貌威严,不会是轻浮的小人;温和可亲,不会是残暴的恶汉;言词严正,不会是逢迎的乡愿,这些都是构成君子的要件,也是品学修习到极高点的自然呈现,不是一般人能轻易达
文档评论(0)